第260章 建國生了 (第1/2頁)
季宇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季宇寧這段時間確實也準備了一些小說的稿子,當然他沒拿出來,他都是準備等到12月那個會議之後,他再拿出來。
1978年這一年,因為還存在著一些思想上的爭論,所以文學上的創作,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不行。
前世國內文學界是在1979年1月份以後出現了一個創作的高潮。
到那個時候,才是他大量推出作品的時候。
至於說那個電影劇本《巴山夜雨》,那個劇本描寫的時代背景是在那些年,所以他在今年12月份以後拿出來問題不大,至少他覺得明年1月份如果登載在《收穫》雜誌上,並不比那個劇本《瞬間》更敏感,更尖銳。那個電影劇本《瞬間》後來拍出來了,也沒有過審,根本就沒有上映。
前世電影劇本《巴山夜雨》是1979年的春天,那個豫省的李作家開始有此劇本的創意。當時他是從川省坐船出三峽順流而下去滬上。他是應上滬電影製片廠的邀請去編劇本,後來他在滬上寫劇本的時候,把這個創意告訴了他的一個老鄉,這才有了《巴山夜雨》的劇本。
當時這個劇本是在1979年7月份刊登在《十月》雜誌的第4期上。
這部電影在1981年的第1屆電影金雞獎的評選上,獲得了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編劇獎,還獲得了最佳音樂獎。另外這一屆金雞獎還專門為這部電影設立了一個獎項,最佳男女配角集體獎,獲得這個獎的有電影中的6名配角演員。
所以,這個電影劇本對於季宇寧來說,是不可錯過的一個好本子。
這個劇本,季宇寧現在差不多快寫完了,就差最後一點兒。這也算是他為明年的年初大量發表作品而準備的“乾糧”。
他和小林姐說,這個本子的創意就來源於他前一段去南方拍戲,坐長江客輪溯流而上時的感受。
“小林姐,你不是還要在京再待幾天嗎?這樣,你後天19號再過來,也就是這週四,我把本子給你。”
季宇寧又送了小林姐兩本他們新出的《未名湖》創刊號,其中一本是帶給巴老爺子,這本創刊號上還有巴老爺子對他們五四文學社成立的寄語。
11月19日,週四。
上午,小林姐又急急火火跑來了。
拿到季宇寧遞過來的電影劇本,她第一時間就開始翻看。
“季宇寧,你這個劇本太棒了。
整體構思特別好。
嗯,你選用了相對封閉的交通工具——一艘江輪,作為客觀世界的劇作空間,並在這個空間中構建了人物“甦醒”式的心理歷程——“情感、掙扎、反叛”。
在這個劇本中,塑造了一群好人,呈現了人性的光輝,展現了層次較為豐富的思考。”
小林姐想了想,又接著說道:
“作為日常交通工具和浮游的封閉空間,江輪具有運送和承載的典型功能,呈現出漂泊、不確定的特徵。
《巴山夜雨》這個劇本將客觀世界所有的場景都放置在江輪這一封閉式劇作空間中進行呈現,帶有很大的臆想性,是一種超乎現實的狀態。”
季宇寧聽了,也不禁欽佩對面這個姐姐眼光的敏銳。
前世這個電影劇本可是獲得了第1屆華夏國內電影專業獎金雞獎的最佳劇本獎。
確實是很難得的好劇本。
不愧是巴老爺子的女兒,後世這位小林姐可是《收穫》雜誌的實際負責人。她一直都在這家雜誌社做編輯,後來也做到了《收穫》雜誌的主編這個位置。
“嗯,小林姐,我在構思這個劇本的時候,我是想到,浮游的江輪和華夏曆史長河有割不斷的關係,所以我在選擇劇作空間時,是把它放在歷史的長河中去思考的。
其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