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 (第2/3頁)
吳曉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在1月15日6點55分,雙方簽署了一個重要的&ldo;備忘錄&rdo;。
但在與上海感光廠遭遇時,她經歷了一個主談判手最為艱難的時期之一。
當時上海感光廠的總經理張貽壽看到彩色生產線的三千多工人,將一輩子青春放在感光行業的激情都要走入歷史,十分痛心。
這並不是說,張貽壽是一個&ldo;死硬&rdo;地堅守&ldo;民族工業&rdo;的人物。三十年的感光生涯讓張貽壽已經清醒地看到,堅守以前的感光道路沒有什麼出路,他對此毫不諱言。在北京召開的感光行業合資內部討論會上,面對兩個相當具有爭議的基本問題,這位原上海感光廠的總經理都有直率、驚人之語。第一個問題,與跨國公司合資,是不是出賣我們的市場給跨國公司。張貽壽的觀點是:&ldo;你現在看一看中國市場,富士、柯尼卡、柯達已經佔了大部分市場,我們的企業有多少份額,沒有合資,市場已經是人家的了。&rdo;第二個問題,與跨國公司合資之後,&ldo;民族工業&rdo;是不是受到傷害。張貽壽的觀點是:&ldo;感情上的確難以承受,這是一代人的青春、夢想,但在當時的體制下,路是走不通的,而且如果沒有自己專業的技術,沒有自己獨有的東西,硬要叫&l;民族工業,也是很牽強的。&rdo;所以,在張貽壽的判斷裡,重要的問題反倒在於:感光企業找誰合資?中方能拿到什麼?員工如何安置?答案似乎慢慢清晰起來,惟一能做的是&ldo;賣一個好價錢&rdo;。這大概能反映這位上海感光廠的總經理,如何面對已經無法迴避的感光業合資大談判。
但即使懷有這樣清晰的看法,張貽壽自己還是陷入非常巨大的困惑之中:&ldo;上海感光廠的一代輝煌,就在我手上結束掉?&rdo;一個管理者,在當年選擇進入感光業,可能是意氣風發;現在選擇放棄,可能是非常沮喪,但這又是一個不得不接受的局面。&ldo;你有什麼辦法呢?&rdo;張貽壽掙紮在感情與理智的矛盾之中。
談判時,葉鶯看到張貽壽一根接一根抽菸,每次看到他,眼睛布滿血絲,一天比一天顯得蒼老。葉鶯將心比心,難過、痛苦、同情。&ldo;你柯達算老幾?你憑什麼埋沒我一輩子所奉獻的事業?&rdo;此時,中央協調小組出面做了很多的工作。據說,張貽壽後來到廈門柯達的合資廠任副總後,辦公室裡掛了一張照片‐‐當時中央協調小組組長吳邦國副總理替他點菸!&ldo;別人未必能說動他,而吳邦國曾是上海市市長。&rdo;這就是當時的現實。
可上海當時的情形還要複雜一些!當時,柯達全球的老冤家富士策動了反擊。&ldo;全面合作是一個環形體,一節一節地連起來,我可能剪不開你這個鏈條,但如果我能攻破你其中一個環節,那你的全面合作就不能成功。&rdo;葉鶯深知其中厲害。富士集中力量攻上海。上海人心知肚明,富士力什麼找他們。上海人有了誘惑,也就有了討價還價的籌碼。
但是,富士的一些做法也引人疑慮。當時,廣東省朱森林省長與汕頭公元廠的領導訪問日本時,要見富士有關方面竟被拒絕。富士對處於困境中的公元廠沒有出手相救的事實,在中國人的心中自然有一種難以釋懷的痛苦。葉鶯顯然發動了心理戰:對方真正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對方是否有記得過去承諾的習慣?公元廠當年的遭遇難道不是一個很好的教訓?
&ldo;最後談成,不是中央的壓力,而是在談判過程中建立的信任,最後所有的頭頭都看明白了,他們沒有出路,上海必須接受這一計劃。&rdo;柯達在上海艱難地贏得了支援。
</br>
<style 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