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第1/3頁)
吳曉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江湖聚義
1988年我受國務院體制改革委員會下屬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委派,去海南籌建海南改革發展研究所,體改辦主任遲福林當所長,我做常務副所長。我當時檔案在北京,人調到海南。開辦之初,海南省委給了我們五萬塊錢、一輛車、一臺電腦,我們就靠這些辦一個副局級研究所。有意思的是省政府還給了我們一萬臺彩電的批文,讓我們用倒批文的錢作為開辦經費。這樣我們必須有個公司,用批文掙到錢給我們做研究。於是改革發展研究所的業務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搞研究,一部分搞經營,一部分辦雜誌。我負責招人、組織研究隊伍並管理《新世紀》雜誌,另一個人負責經營,招來的人裡就有潘石屹。經營部門在倒批文的過程中還幹點別的生意,比如潘石屹開了一家磚廠,還做會計培訓,以至於我一直以為他是學會計的,其實不是。
我當時提出,選人必須選跨兩個專業以上的,單一專業背景的人知識面和能力比較狹隘,不大有發展。王啟富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的,後來到中國政法大學讀法律;易小迪是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系畢業、人民大學區域經濟專業研究生。我是在中央黨校第一次見到易小迪的,他帶著女朋友一起過來,聊過以後他就去了我們海南改革發展研究所。
王功權是吉林工業大學管理系的學生,也是學生會幹部,畢業後分配到省委宣傳部,是宣傳部培養的年輕後備幹部。他內心有理想、有激情,他的小孩剛出生一個星期,他就利用在家照顧老婆生孩子的機會偷跑到海南,在從廣州到海南的大巴車上認識了劉軍。
劉軍是北京理工大學畢業的,十六歲上大學,分配在成都一個國營企業,聽說海南有機會,沒跟單位打招呼就跑到廣州。在廣州開往海南的汽車上,他和功權聊了一路。當時他們約定,到了海南誰先找到工作,誰就來&ldo;救&rdo;另一個人。功權先找到工作,幹得還不錯,在一家國營的秀港工業房地產公司,先是做辦公室主任,不久又當上了總經理。他很夠意思,在沒有電話的情況下好不容易找到劉軍,劉軍便也去了那家公司。王啟富當時是那家公司的辦公室主任,跳槽過來到我們研究所應聘,他說他的老闆叫王功權,是非常好也非常有理想的熱血青年,一定要介紹我們倆認識。認識之後,我們談了很多,就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1988年,我先認識了王啟富和易小迪,透過王啟富又認識了王功權,但這時還不認識劉軍,也不熟悉潘石屹,後來王啟富和易小迪與潘石屹打過一些交道。1989年4月份開京豐會議,因為我是北京青年經濟學會宣傳部長,所以擔任組委會副主任,海南、北京兩頭跑。1989年夏天,功權因故被迫離開秀港公司。海南的改革發展研究所解散了,我回到北京,在牟其中那裡打工。易小迪在當地用很少的錢開了一家印刷廠,僱了一些湖南農民,什麼都印,包括結婚證,但一年賺不了一兩萬塊錢。王啟富失業了一段時間,劉軍不知跑哪兒去了,潘石屹待的公司還勉強維持著。
我到南德牟其中那兒後,第一個跟過來的是王啟富;過了一段時間他告訴我功權冒出來了。我們給功權打電話,他正好回海南辦手續,一聽我們找他,二話沒說,頂著光頭就往北京跑。後來我把他推薦給老牟。有個情節特別有意思,我告訴老牟,功權非常能幹,當過法人代表,老牟說那讓他把有法人代表名字的工商營業執照拿來吧。功權趕緊去找出來並影印了一份,老牟看了一眼,很快就重用他了。重用的標誌是挪位子:北京冬天很冷,辦公室坐了五六個人,新來的坐在最外面一排,最冷;功權剛開始坐在最外面,重用之後就坐在裡面去了,就跟&ldo;號子&rdo;裡一樣,挪了床鋪。這種做法大概跟老牟坐牢的經驗有關。
安頓了一點後,功權又開始找劉軍。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