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郡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史記》
張儀自動請命,出使魏國,行邦交之策,不動干戈,就能把河西方圓千里之地盡歸秦地。
如若這樣,秦國佔據河西千里之地,肥沃的土地平原,牢牢的控制北方,可以長驅直入的南下。
朝堂之上,眾臣譁然,感到驚訝,對於張儀,更是不敢相信。大臣們一時間議論紛紜。
唯獨公孫衍很淡定,他的眼神對張儀始終是給予信任與尊重。
如今是戰國,三天小站,十天大戰,是為常態。還沒有兵不血刃,動動舌頭,就能把土地與城池要回來。
贏駟對張儀給予充分的信任,限行一個月期限。初始魏國,封為特使,贏駟還叮囑張儀,魏王狡詐,務必小心。
張儀道;“請君上放心,臣一定不辱使命。”
魏國挨著秦國,這幾年來發生大大小小的戰爭數次,昔日的魏武卒已經盡數折損在商鞅的以及公孫衍的手下。魏國十年之內不能恢復元氣,雖然魏國失去霸主地位,但依然是大國,秦國不容忽視的大患。秦國不怕打,怕的是打起來沒有停止。
張儀信心滿滿的坐著御用雙駕馬車,帶著秦國的通關文牒,浩浩蕩蕩的出了函谷關,進入魏國國都——大梁。
魏國,在春秋時期還沒有建立。魏國的創始者原屬於春秋大國的晉國貴族。
後來晉國有士族四家士大夫把持朝政,出現內亂後,他們紛紛擁兵自立,殺掉晉國君主,形成了今天三家士大夫瓜分晉國的局面。
分別是;魏國,趙國,與韓國,還請周天子分封他們為諸侯王,承認他們的大國地位。
三家分晉,世人稱三晉;三晉的建立,代表著戰國局面正式拉開帷幕。
昔日魏國分到的土地最多,地形居於中間,挨著秦國楚國等四個國家,是四面受敵的局面。
正是因為這樣,魏國的君主為了不四面受敵,奮發圖強,在國內率先走上改革變法的道路。
尤其是改良軍隊裝置,春秋打仗是以戰車為主,而魏國放棄戰車作戰,使用步兵,非常具有殺傷力,魏武卒當年雄霸天下。
靠著十萬大軍的魏武卒,當年魏國四處征戰,搶佔了不少土地,領先戰國五十年的局面,魏國一家獨大是霸主。
魏國名將還有鬼谷子高徒-龐涓等,所向披靡,都是過去的風雲。
因為各國紛紛走上變法的道路,魏國忙著進軍中原,忽略了秦國的發展與壯大。商鞅二十年的改革換來今日的局面,魏國只有被秦國捱打的份。
張儀回到魏國的故里,感慨萬千;雖是魏人,可是自己代表的是秦國使臣,大搖大擺的走進魏國的朝堂。看到魏王雖然是暮年,但是依然雄風昂揚。
他以三寸不爛之舌,給魏王分析利弊,如若不簽訂盟約的後果是怎麼樣?
同時給魏王畫大餅,自己的女兒是秦國的夫人,將來秦國也是魏國血脈。
張儀對魏王軟硬兼施,兵不血刃的,以口舌之利換來河西方圓千里之地劃入秦地,並完成交割儀式。
回到秦國,眾臣對張儀刮目相看。贏駟龍顏大悅,拜張儀為相邦,總領國政,開設府衙。
張儀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任務,想著楚國的羋小丫,終於可以風風光光的接她入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