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大方橋建成 (第1/2頁)
執筆弄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建元三年五月二十五日。
江北道。
在金剛和他的族群的幫助下,大方江上的大橋成功建成。
江北道和江南道的大都督荀彧和荀攸乘坐著巨大的戰車,在全長五公里的橋上會面。
橋就不起什麼花裡胡哨的名字了。
就以下方的大方江為名,大方橋。
這座大方橋在這之後,還要進行各種測試之後才能通行。
大方橋放開通行的話,代表著江北道和江南道又多了一條商道,又多了一條運輸線路。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江北道的百姓,更多了一點歸屬感,他們不像是被一條江給隔開的其他百姓。
這座橋成功的連通了兩岸的百姓。
因為這座橋並不是只有金剛和他的族群修建的,江北、江南兩道的百姓也出了很大的力。
合力建一座橋的意義完全不一樣,在這過程中,已將雙方緊密的聯絡在一起。
大方江的第一座橋只是一個起點,
風陵江南北兩岸也要建橋。
因為北方的風陵道與江北道中間還隔著一條風陵江,總不能運輸完全靠水路。
風陵大橋的修建也早就在進行了,
有了大方橋的修建和成功經驗,
風陵大橋的修建速度只會更快。
而且風陵王朝要架的橋更多,
至少需要三條大橋。
但是要循序漸進,一步一步來。
目前其實已經做成了一座簡易的橋,
採用的是鐵索連舟。
對船頭和船尾進行改造,讓船頭和船尾能銜接在一起,其中還運用了一部分榫卯結構。
再將船用鐵鎖緊緊的連在一起,
再用船錨固定,兩岸還用鐵索固定,
這樣就形成了簡易的船橋。
其實真要全造船橋也不是不行。
那樣就不能這麼隨便了,目前這種做法是簡易做法,只是做臨時通行用的。
前幾天的調動,只是部分將領的調動和軍隊改了個名號,其實對大軍是沒什麼影響的。
尤其是劍北道、黔中道和黔東道,
可以說是毫無影響了。
李承澤並沒有限制關羽、李靖,徐達,蘇定方等人要七月一日以後才能進攻拓蒼皇朝。
李承澤給了他們做主的許可權,
如果覺得可以打的話就打。
洛王城的北方和洛東道的北方均是山林,隔著山林,正是拓蒼皇朝的地界。
不過蘇定方並沒有打算翻越北方山林,強行翻山去打拓蒼皇朝。
這跟拓蒼皇朝大軍不翻山來攻打南方是一樣的,山路太崎嶇了。
將領自己雖然能走,但是戰馬還有軍隊基本上走不了,尤其是沒有這種經驗的話。
再者,現在原本的北齊王朝已經是拓蒼皇朝的地盤。
蘇定方想要攻打拓蒼皇朝的話,從西邊一路長驅直入即可。
但蘇寧方不會擅自攻打拓蒼皇朝。
如果要進軍的話,肯定是與黔中道,黔東道,還有劍北道四路一起進軍。
四路大軍齊推才能讓拓蒼皇朝感受到更多的壓力,這樣才能延緩他們攻打北方王朝的進度。
李靖的意見是能打。
這四道只有洛東道需要建設。
黔中道、黔東道的建設雖然還在進行,但是已經進入可以慢慢來的步驟了。
大的框架已經完成了,
剩下的就只需要按部就班就行了。
至於軍糧的部分,除了正常的軍糧,現在還多了一路海魚。
劍北道和洛東道均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