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 (第3/5頁)
煌未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太宗孝文皇帝十四年,北蠻匈奴入簫關,末將以良家子的身份從軍,抵禦胡蠻,僥倖立了些武勳,為太宗皇帝任為中郎。”
“當今元年,末將受任為隴西都尉,後改任騎郎將。”
“此番,吳楚舉兵叛逆,末將為陛下任為驍騎都尉,隨太尉周亞夫出征平叛。”
介紹自己的時候,李廣表現的很自豪。
單從這寥寥數語的履歷來看,李廣也確實有自豪的資本。
李廣說得輕鬆:先帝十四年,匈奴入簫關,李廣起良家子從軍,因功為中郎。
但只要是知道那段歷史,以及漢家的‘中郎’是個什麼群體,便能知道李廣這段履歷,究竟有多麼傳奇。
——先太宗孝文皇帝十四年冬,匈奴單于老上稽粥盡發幕南諸部二十二個萬騎,足足十四萬兵馬大舉叩邊!
戰爭爆發後的第一場戰鬥,北地都尉五千戍邊卒,上至都尉本人孫卯,下至軍中的伙伕、馬伕——悉數戰死,全軍覆沒!
之後短短几天的時間內,匈奴人便接連突破漢家的北方防線,兵峰自邊牆至北地、隴右,再到關中的北門戶:簫關。
匈奴人兵臨關中門戶,匈奴單于‘御駕親征’,直抵彭陽!
小股先鋒遊騎更是跨過了簫關,將位於長安以北僅一百七十里的行宮:回中宮付之一炬!
匈奴先鋒火燒回中宮,在長安都能看到沖天煙火,帝都皇城已經進入匈奴人的火力打擊範圍之內!!
長安振動,天下駭然!!!
危急關頭,太宗皇帝滿含震怒,當即做下部署:以中尉周舍、郎中令張武各為將,發戰車千乘、步騎十萬,以駐守長安。
——駐守長安!
——在一場突然爆發的漢匈國戰中,這支十數萬兵馬的軍隊,任務是駐守漢都長安!
除此之外,先帝還派宗正侯劉禮屯兵霸上,衛戍長安以東;
祝茲侯徐厲屯兵棘門,衛戍長安以北;
以及:河內郡守周亞夫屯兵細柳,衛戍長安以西。
後世人耳熟能詳的‘漢文帝細柳閱兵,周亞夫自此揚名’的故事,便發生在彼時。
如今漢家的幾支常備野戰軍:霸上軍,棘門軍,以及周亞夫的細柳營,也都是在那時正式組建,並沿存至今。
除了在長安城內,以及長安城西、北、東三個方向屯兵駐守外,先帝還任命昌侯盧卿為上郡將軍,寧侯魏漱為北地將軍,隆慮侯周灶為隴西將軍;
東陽侯張相如為大將軍,節氏侯董赤為前將軍,內史欒布為上將軍;
六路兵馬盡出簫關,以抵禦,或者說反擊匈奴人的這次入侵。
最終,此戰以匈奴先發制人,火燒回中宮,兵指漢都長安;漢家及時應對,將匈奴人從關中——從長安周圍逆推回草原,並再行和親畫上句號。
而這一戰——太宗孝文皇帝十四年的這一戰,幾乎是匈奴人自有漢以來,除太祖高皇帝身陷白登的平城戰役之外,投入兵力最多、烈度最高,且漢家最吃虧、最危險的一次入侵。
此戰過後,不知多少人曾心有餘悸的談論:萬一匈奴單于老上稽粥能狠下心,兵臨長安——甚至只是出現在長安以北三百里的位置,漢家說不定就要重現周王室東遷都城的屈辱。
而李廣,便是在匈奴人那次大舉南下叩邊,差點把漢家的北地、隴右兩郡打爛的大戰中,以‘隴右良家子’的身份從軍禦敵,並立下了武勳。
不用說旁的:單就是在那一戰能從軍衛戍隴右,並活到匈奴人撤回草原,李廣就已經能稱得上一句:驍勇!
更何況李廣非但活了下來,還實打實立下了武勳。
——足以受任為中郎,自此成為天子身邊的禁衛,同時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