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人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尾巴溝等,按照我的猜測,應該是古代的墟市遺址,這或許與之是相吻合的。
為什麼古塔的資訊會如此之少,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們這些齊魯之邦的新新人類,歷史記載是在明朝的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徙而來,還有一些姓氏都是來自江蘇省的東海縣,對以前的文明缺乏瞭解這也很正常。
帶著諸多的疑問,我曾經多次考證這座古塔會不會和靈姑山之間有一定的聯絡。靈姑山上有座廟,在我小時候,有一塊斷碣上面,約略寫著同治年間重修的字樣,靈姑山是當地人祈雨的神山,當地有句諺語:“靈姑山戴帽,大雨不久就來到。”而在距靈姑山以北不遠的高澤鎮,有個崑山侯國,巧合的是這裡也有一個萊公塔和靈山寺,摘錄有關文獻如下:
“萊公塔”位於五蓮縣高澤鎮境內崑山腳下清水溪旁。在綠樹叢中有一塊500平方米的開闊地,屹立著一座已有六百餘年的“萊公塔”。塔呈六角形,直徑約兩米,高六米半,灰磚結構。當地人稱其為“萊公和尚塔”。“萊公塔”是萊公和尚楊化的舍利塔。楊化是南宋末年抗擊金兵的一位民族英雄。入靈山寺隱姓埋名,取法號曰“萊公”。其寺院就在“萊公塔”以東的開闊地上,現僅存遺址。據傳,楊化來此不幾年因老住持圓寂歸西,他就做了靈山寺的住持。萊公當了靈山寺的住持以後,重整寺規,又著手籌資修寺,歷時數載,寺院煥然一新。寺院內大殿、配殿皆雕樑畫棟,琉瓦紅牆,金碧輝煌。從此靈山寺聞名遐邇。
寺院面對崑山,風景如畫,為便於遊人徒步登山賞景,修築了一座石墩磚拱單孔橋,名曰“老楓橋”。據史載,橋因山門前的紅楓而得名。這溪水伴楓橋形成了崑山一景。清光緒《日照縣誌》載:“老楓橋建於宋代,橋畔鐫‘老楓化人’四字,系明代隱士張暹所書。” “老楓化人”四字刻於溪畔南石壁上,字已模糊不清。元順帝至正五年(1345年)萊公坐化而終,壽高一百三十歲。眾僧對其虔敬尊重,遂為之建塔。
我也曾經駐足過齊國故都臨淄,從那車轔轔馬蕭蕭的戰車遺址,看到了歷史的浩繁;從那碩大的青冢漢墓,看到了王侯的威武。一馬平川的黃土地下,到底埋藏著怎樣的漢前秘史?
顧盼遠古,時空綿延,撫今追昔,思緒萬千。一個是靈山寺,一個是靈姑山,一個是仲因塔,這裡面會不會有著千絲萬縷的交集?面對浩繁的歷史,高澤湖底的古城又有哪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藏品?埋沒著怎樣的史前文明?
一個個不得而知,或許永遠成謎,或許---這就是歷史。
千尋萬尋,我尋不到答案;苦思冥想,我終不得其解。
於是乎,與有心人共享那一曲《歷史的天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