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牆夼水庫流域五蓮縣大仲崮村 (第1/3頁)
山東人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傳奇的歷史村名
說起崮子水庫,可能沒有多少人知道。要是說起牆夼水庫,五蓮諸城方圓幾百公里內的村鎮家喻戶曉。牆夼水庫位於我們五蓮縣的西部,始建於1959年。由縣城境內的洪凝河和管帥鎮(現為於裡鎮)的淮河為主幹流,庫區在五蓮高澤鎮大仲崮村以北,大壩在枳溝鎮牆夼村南歸諸城管理,灌區在諸城境內。當年大躍進興修水利,正是國家落後困難時期,沒有機械化生產工具,土建工程全憑著人海戰術。政府一聲令下,四鄰八鄉的農民工們匯聚在工地,開山放炮,鎬刨鍁挖,夯打碾壓,扁擔挑土筐抬,牛車拉驢車馱,所有土方全是人工完成。工地上紅旗飄飄迎風招展,民工們喊著勞動號子乾的熱火朝天。餓了啃窩頭煎餅,渴了喝山泉水。風吹日曬雪打雨澆,流血流汗晝夜奮戰。經過一年多的苦幹,終於建成這座流域面積656 平方公里,總庫容3.28億立方的大型水庫。水庫的建成對下游諸城當地的農業生產起到了重要作用。每逢旱季,水庫就開閘放水,沿著各鄉鎮早已挖好的渠道流經各村,澆灌了千萬畝良田。牆夼水庫是五蓮人民和諸城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她體現著我們的先輩重整山河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是我們大美五蓮西部地區的一顆璀璨明珠,是當地人民的幸福源泉魚米糧倉。
崮子水庫就是牆夼水庫的乳名,因西庫大壩東端的崮子山而得名,是老庫區居民對牆夼水庫的愛稱。只有叫崮子水庫,才能讓庫區的老輩人憶起隱藏在水庫底下那些沉澱的歲月和美麗的故事……
建水庫之前,大仲崮村是一個近四百戶人家的大村莊。崮子山是一座百十來米高的懸崖峭壁,山下一處深不見底的水潭當地人稱崮子水庫。緊靠崮子山由東往西九座像蓮花瓣一樣的山峰組成一排山脈,稱九頂蓮花山。山上長著一種當地特有的樹木,每到春天,樹梢上長出紅紅的嫩芽,俗稱紅芽梢樹。當茂密的紅芽覆蓋山峰,遠遠看去,蓮花山真的像九朵盛開的紅蓮,而到了夏秋季節紅芽樹的葉子又慢慢變成金黃色。蓮花山上有一個能容納二百多人的山洞,冬暖夏涼,八仙過海時八位仙人曾在此避暑納涼,後人稱此洞為八仙朝陽洞。夏天酷暑難耐,常有年輕人三五成群的約著進洞歇涼。蓮花山下有一臉盆大小的山泉,形狀像一個大馬蹄印,名叫馬蹄泉。泉水清涼甘冽四季長流從不幹枯,傳說是張果老騎驢踏下的蹄印,因驢蹄叫起來不雅,所以叫馬蹄泉。大仲崮村東臨碧波盪漾的崮子水庫,北靠雲霧繚繞的九頂蓮花山,南望蒼松翠柏覆蓋著的七寶山,一條小河(淮河)環繞村前,河水清澈見底緩緩流向崮子水庫。河崖上用半塊石碾盤壘成一座小橋,半塊碾盤就像半個月亮,村裡人叫它月牙橋。河岸上垂柳成行曲徑幽幽,溪水中魚蝦成群鴛鴦對對。村中央一條十字大街把村子分為東西南北四個部分,每個部分代表王氏大家族的一個分支。村子環山抱水風景秀麗,村民們植桑種糧養鴨放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民風淳樸安居樂業,年復一年,過著安靜祥和的日子。
這個村裡百分之九十八的村民姓王,僅有幾戶李姓人家。關於這幾戶李姓人家,村子裡千百年來一直演繹著一個古老神奇的傳說。
相傳漢朝時期,大仲崮村叫大仲崗郡。大仲崗郡居住著王、李兩大家族。李家有一戶人家,男人早逝只剩下母女倆過日子,女兒十一二歲生的端莊秀麗,母親體弱多病勉強勞作。李家族長恃強凌弱強佔她們的田產,把母女倆趕出家門。王家一戶老兩口年逾七十心地善良憐惜她們母女,便將娘倆收留在自家的小場院屋子裡。母女倆白天外出乞討,晚上住在場院屋裡,艱難度日。
一個春天,漢武帝劉徹微服私巡路過大仲崗郡,見這裡山清水秀景色怡人,便勒馬下鞍在紅芽樹下.馬蹄泉邊停歇。村裡的老人孩子見一隊人馬車輛在此逗留,頓生好奇心,便陸陸續續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