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伯顏當權販私鹽難 (第2/3頁)
愛吃排骨雞翅的葉神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了國家財政最為主要的收入來源。
鹽業專賣,這本是由來已久之事,算不得什麼驚世駭俗的舉動。然而,當鹽稅的收入竟然佔到了元朝財政收入的驚人的百分之八十時,這就顯得太過分了。可以想象,在當時的政府如此嚴重依賴鹽稅之後,一旦遭遇財政困境,入不敷出之時,朝廷必然會再度增發鹽引,而此時那些鹽販子的日子便會愈發難過,舉步維艱。
鹽引,乃是官府在商人繳納了鹽價和稅款之後,發給他們用以支領和運銷食鹽的關鍵憑證。擁有了這個憑證,便意味著這批鹽是官鹽,反之,若沒有,那就是私鹽,而私鹽的下場便是罰沒財產,鹽販子也要面臨坐牢的嚴懲。
在唐中期以前,私鹽問題雖有出現,但尚不算太過嚴重,這與那一時期政府財政對鹽稅的依賴程度並不高,以及當時的製鹽技術並不發達,制私鹽的成本較高,利潤空間相對有限有著莫大的關係。而到了唐中期以後,隨著政府對鹽稅的依賴日益加重,對鹽稅的控制力度也隨之加強。
伴隨著製鹽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制私鹽成本的逐步降低,私鹽和官鹽之間的差價,也就是那過高的鹽稅,足以驅使那些私鹽販子為了利益而鋌而走險。鹽稅越是沉重,鹽價越高,官鹽私鹽的差價越大,那麼販私鹽的行為勢必就會越發猖獗。
在那地處東南沿海的泰州,每至炎炎盛夏來臨之際,那彷彿要摧毀一切的颱風便會如猛獸般洶洶來襲。伴隨著颱風的,是那洶湧澎湃的海潮,如狂怒的巨獸一般瘋狂地倒灌上岸。當這狂暴的海潮最終退去之後,原本那望不到盡頭的千頃良田,竟在眨眼之間就變成了白花花的鹽鹼地,那場景,猶如一場可怕的夢魘。
當地的農民們,望著這被毀掉的田地,臉上滿是愁苦之色,心中的哀怨簡直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真真是苦不堪言吶。
沒了那能夠種植莊稼莊稼的田地之後,為了能讓自己一家人得以艱難地維持生計,年僅十歲的張士誠,便不得不早早地與鄉親們一道,在那白駒場的官鹽船上,開始了辛勤地操舟運鹽的生涯。他憑藉著自己賣苦力所掙得的那極其微薄的收入,勉強地用來貼補家用。
張士誠,乃是李行素的父親李啟先的好友,他字確卿,還有個讓人倍感親切的小字叫九四,他家就居住在泰州白駒場這個地方。他於至正元年降臨人世,說來也巧,他的年齡恰好比李行素整整大了二十歲呢。
他的三個胞弟張士義、張士德以及張士信,也都跟他一起,在那艱難的撐船運鹽之路上苦苦掙扎著,他們的日子過得那叫一個艱辛無比啊。儘管張士誠自己的家裡常常窮得幾乎到了揭不開鍋的可憐境地,然而,每當鄉親們遭遇困難之時,他總是會毫不猶豫地非常慷慨地解囊相助,並且對鄉親們提出的每一個請求,他都是有求必應,從無二話。
由於給官家運鹽所獲得的收入實在是太過可憐,少得可憐,張士誠四兄弟便和幾個膽子比較大的同鄉一起,偷偷摸摸地幹起了販賣私鹽的危險勾當。他們在給官府運鹽的時候,總會膽戰心驚地隨身夾帶一部分私鹽,然後將其賣給當地的那些富戶。也只有依靠著販賣私鹽這種冒險的行為,他們才能夠在那艱難的生活中勉強地維持住生計。
在泰州附近,那些富戶們明明知道他們所販賣的是私鹽,不但沒有絲毫的忌憚,反而心安理得地享受著那低價,甚至還時常以向官府舉報相要挾,不斷地壓低鹽價,甚至連那應該給的鹽錢都要拖欠著不給。
當張士誠他們前去討要時,往往換來的只是那些人冰冷無情的臉色,不但不給他們錢,還會惡狠狠地將他們趕出大門。而那些護院家丁對他們更是毫不留情,不是對他們進行毆打,就是對他們進行辱罵,根本就不把他們當人來看待。
由於自身身份低微,再加上販賣私鹽本就是一種違法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