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杏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翌日,杜沅姐弟先去了秦家,香秦老爺子討教了白堊,石灰的實際藥用。才去了集譽街杜家,杜沅有密恐,不敢進蠶房,就杜衡進去細細探了蠶房,又挑起幼蠶細細打量
“阿姊,和咱們書上看的很是相似,蠶房堆積蠶沙過多,應是餵養的幼蠶過多,以至糞便堆積,引發病症,導致了大面積病蠶。”
杜寅夫妻瞧著杜衡說得有理有據的,忙問,可還有得救?
杜衡讓杜寅去藥鋪買白堊,就帶白氏進去分揀幼蠶,蠶娘們都在一旁學著,把沒病的幼蠶另挑出來,分揀完了又去瞧新採的桑葉,教著蠶娘們打了井水淘洗,放進竹篾板上瀝乾,拿了乾淨的帕子一張張拭乾水分
杜沅則從堂哥錦寧手裡要了一件新屋子,拿了養蠶的器具讓人用開水煮燙,放在太陽下曬著,杜寅坐馬車打個來回,也就一炷香的功夫
杜沅教了伯父,堂哥怎樣使用白堊消毒,沒多解釋,只強調蠶房需要定時定量撒石灰,這樣可以讓蠶長得更好,不容易得病。也可購買些石灰岩,儲存在乾燥的環境裡備用。又告誡了通風,及時清理蠶沙的重要性。再統一蠶娘,重複了講究衛生的重要性,進蠶房必須確保自身衣著乾淨,洗手擦乾。示範了一件科學合理的蠶房的維護,講了蠶不同時期的蠶房溫度這些細微末節
杜寅父子雖然不懂為什麼要這麼做,在杜沅嚴肅的表情交代下,也一一記下照做了
杜沅姐弟幫著忙活了一日,待把蠶分揀,又對蠶房都重新消毒了,才告辭回家
“祖母”姐弟倆進門就瞧見廊下縫補書袋的李氏了
“唉,你伯母家的蠶可還好?”李氏放下時手裡的針線筐,邊進屋給孫子端茶水
“想是無大礙,伯母家今次養的蠶多,想是疏於照料,蠶沙堆積,蠶房溫度過高,才招致了蠶一病一片。有了這次的應對,想來,以後的蠶也會越養越好罷!祖母勿要憂心”
說完,杜沅才喝了祖母遞來的茶水
“嗯,祖母放心。”
“快瞧瞧,這書袋可是你們紙上畫的那般模樣?有甚不合心意的,盡與祖母說,”李氏轉身拿了針線筐裡的書袋來,
兩個褐色妝花蜀鍛書袋,用絲線繡了一叢翠竹,挺拔玉立,一個竹枝旁盤著幾隻蝶,一個在竹旁散落了一地白色米花兒
兩個深藍色蜀鍛書袋上繡著一叢松柏,蒼勁利落,樹旁一左一右各飛著只黃鸝鳥
真,太精美了!
杜沅上次拿木炭畫書院佈局的時候,順手畫了書包?書袋的圖樣,其實就是現代的帆布包,不過是袋子略小了些,肩帶放長了點。給鄭氏瞧見,問了幾句,孃親就拿了針線,才下了幾針,就讓李氏瞧去了,婆媳倆分工合作,半個月的功夫就做得了四個書袋,
杜沅細細用手摩著紋樣,真的是太奢侈了!這就把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麼隨意地,穿身上了?害!自己身上的衣服不也是呢嘛,別矯情
“哇,祖母,你還繡名字了呀?天,您這巧思真是太棒了!”杜沅把書袋翻來覆去地瞧,這不,在書袋右下方瞧見了同色絲線混了銀線,隱隱繡著個沅字。不細瞧還真看不出來
杜衡姐弟都拿了繡著自己名字都書袋,跨上肩展示給祖母瞧
又跨著書袋去了鄭氏房間,感謝了母親後才小心地放好
“阿孃,明日可是您生辰,我和阿姊給您做飯吃!可好?”杜衡拉著阿孃的手,仰頭問
“哦?我們家衡哥兒,沅娘什麼時候會做飯食的呀?”鄭氏單手扶腰,柔柔地逗著兒子
“阿孃,炒雞子法:打破,著銅鐺中,攪令黃白相雜。細軍蔥白,下鹽米,渾鼓。麻油炒之。甚香美。”
“這,這不是《齊民要術》裡頭的菜譜?哦,你們姐弟可是要照書裡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