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年華的騷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郭德山經過三個月時間打通秦嶺道路,十萬大軍出現在漢中盆地。
宋國四川制守,人為金國勢大,放棄五州,退保三關,
三關者為武休關,七方關,還有仙人關。三關扼守西北入川之門戶,漢中之南還有陽平關和劍閣扼守漢中入川之通道。
武德大夫知天水軍曹友聞,是宋國開國元勳曹彬的後人,曹友聞久歷漢中,是當時宋國少有的知兵進士出身文官。
曹友聞聽聞上官令其放棄五州、退守七方關的指令,心中焦急萬分,遂連夜奮筆疾書,再次上書闡明己見。
“敬呈上官大人鈞鑒:友聞久戍漢中,深知此地山川形勝關乎國家安危。
今大人慾棄五州,退守七方關,友聞以為此舉實乃大謬。
漢中五州之地,山川交錯,城郭堅固,皆為天然屏障與戰略要衝。
其不僅可屯兵積糧,為長久守備之根基,更能形成縱深防禦體系,使敵軍難以長驅直入。
一旦棄守,無異於將戰略主動權拱手讓與金人,敵軍得以從容集結兵力,對我三關防線展開猛攻。
反觀七方關,雖為要隘,但地勢孤懸,僅能作為一道防線,一旦被突破,後續可依託的防禦據點甚少。
且我軍士氣,亦會因輕易放棄五州而遭受重創。
想我曹門世代忠良,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友聞雖為一介書生,卻自幼研習兵法,對軍事戰略不敢稍有懈怠。
如今面對金國來犯,正應據險而守,以五州為前沿壁壘,三關為後盾支撐,相互呼應,方可挫敵銳氣。
望大人收回成命,准許友聞率兵堅守五州,必以死報國,不負朝廷重託,不負大人期許。若有違此誓,天人共誅!”
數日後,上官大人收到曹友聞的上書,不禁勃然大怒。
他將上書狠狠摔在地上,怒喝道:“曹友聞這書呆子,不識時務!金國大軍壓境,勢不可擋,五州如何守得住?若因他一人固執,導致全軍覆沒,誰來擔此罪責?”
隨即,上官大人命人傳曹友聞前來。曹友聞匆匆趕來,剛一進門,便見上官大人滿臉怒容。
“曹友聞,你可知罪?竟敢違抗軍令,還妄圖勸說本帥收回成命。
金國勢大,五州難守,這是不爭的事實。本帥下令退守七方關,是為儲存我軍實力,你卻冥頑不靈!”上官大人厲聲斥責道。
曹友聞撲通一聲跪地,懇切說道:“大人,並非友聞冥頑不靈,實乃事關重大,不得不爭。
五州一失,川蜀危矣。大人若信得過友聞,願撥給友聞一支精兵,定能在五州抵擋金軍,為保衛川蜀立下戰功。”
“夠了!”上官大人打斷曹友聞的話,“本帥心意已決,你不必多言。
即日起,你即刻率兵退守七方關,若再敢違抗,軍法處置!”
曹友聞心中滿是無奈與悲憤,但軍令如山,他只得叩首領命,緩緩退出營帳。
望著營帳外陰沉的天空,曹友聞長嘆一聲,心中暗暗發誓:“即便退守七方關,我曹友聞也定要與金軍周旋到底,絕不讓川蜀百姓遭受金兵鐵蹄踐踏!”
此後,曹友聞懷著悲壯的心情,率領所部踏上了前往七方關的路途,而等待他的,將是一場異常殘酷的戰鬥。
郭德山聽聞宋國放棄漢中東北五州,臉上瞬間綻放出狂喜的笑容,他猛地一拍大腿。
對著帳下眾將高聲道:“天助我大金!這宋國主帥簡直愚蠢至極,竟輕易捨棄這五州要地。此乃天賜良機,入川大業,今日可成定局!”
眾將面面相覷,眼中滿是興奮與期待。
郭德山踱步至營帳中央的地圖前,手指沿著五州位置一路劃過眼神中閃爍著貪婪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