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桃花源記描繪的是哪個時代 (第1/2頁)
紅掌清波.QD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面對一心想做“大地主”的劉燸、劉仲父子,劉信只好放棄把他們也接到沛縣去的打算。
他僱了一輛馬車,接上母親趙氏,帶著不多的行禮,離開中陽裡。
作為穿越者,老實說,劉信對中陽裡這個地方,也沒有太深的感情。不過,將要離開的時候,他還是頻頻回顧,仔細地打量著這個秀麗的小村落。
就是這個小村落,孕育出了劉邦這樣的人物,改變了人類的歷史。
此時,藍天白雲之下,小村落沐浴在陽光下,風景如畫。
“信哥兒,你出息啦!”
“接母親進城享福去啦,你是個有孝心的!”
“常回來看看啊!”
“不要忘了中陽裡,如今咱們中陽裡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呢!”
。。。。。。
沿途,時常遇到在路邊耕種開墾的鄉親,和劉信母子熱情的打著招呼。
他們每個人都揮汗如雨,但臉上都洋溢著幸福輕鬆的笑容。
劉信感覺到,很不真實。
在他的記憶中和印象中,秦朝,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最殘酷的朝代之一;秦始皇嬴政,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暴君之一。
在秦朝,在秦始皇的統治下,不應該是官府殘酷壓榨,百姓民不聊生,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朝不保夕之中嗎?
為什麼,眼前的中陽裡,卻如此祥和,如此充滿希望?
為什麼,現在的鄉親們,都是如此的愉悅,如此地對未來充滿憧憬?
如果不是清楚地知道後來歷史的走向,眼前的景象,就說是民安國泰的桃花源,也並不違和。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劉信突然在心中,默默背誦起《桃花源記》中的這一段來。
他前世沒有讀過多少書,但義務教育還是接受了的,現在居然還記得這一段。
眼前看到的這一切,居然和《桃花源記》中描繪的這種情形,似乎十分相符!
這,怎麼可能呢?
這,明明是秦朝啊,是暴君秦始皇嬴政統治下的秦朝啊,是那個用百姓的累累白骨堆砌長城、開鑿運河、修建馳道、挖掘驪山陵墓、建築阿房宮的秦朝啊!
也是那個官逼民反、被劉邦這樣一個出身中陽裡的農民取而代之的秦朝啊!
不應該是民不聊生的嗎?不應該是一片蕭條凋敝的嗎?
怎麼可能顯得如此安寧,如此國泰民安,百姓充滿希望?
劉信真的有點思緒錯亂了。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又想起了《桃花源記》中的這一段。
劉信突然意識到,陶淵明所描繪的桃花源裡的太平祥和的情景,也許就是秦始皇時期人們生活的真實寫照。
是不是在秦始皇統治的初期,由於統一了六國結束了戰亂,百姓的生活本來就是充滿希望的?只不過,是後來發生了“秦時亂”,所以才導致民不聊生?
也就是說,桃花源中的那些人,原本就是秦朝的百姓。只不過,秦始皇死後,天下大亂,他們才“避秦時亂”,跑到桃花源中去隱居了?
對此,劉信不能確認。
不過,他可以確認的是,至少在眼下,在中陽裡,現在社會是安定的,百姓是幸福的,秦朝的統治,應該說還是很不錯的。
起碼,比楚國的時候強。
“架!”“架!”“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