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出一本送給韓羽吧,我們同住一個城市,他又是我請的插圖作者。同我前幾本書的做工相比,《玫瑰門》應該是一等品居多的,但我惟獨選不出一本要送韓羽的書。
韓羽來了,我還是把一本精選出的書託給他。他戴起我父親的花鏡左看右看,父親在一旁攛掇著淨說這書的好話。韓羽到底稱讚了這本書,但我總覺得這稱讚是有保留的。
我覺得韓羽保留得也有道理。人既然能發現太陽上的黑斑,既然再賢惠的妻子,也只有最愛她的丈夫才可能發現她身上的一絲不賢惠,那麼一個對書的橫加挑剔者,是不會承認天下竟還存有完美無瑕的書吧。中國不是有句俗話嗎:說好是閒人。我也早已後悔起在眾多的書中為什麼單挑了這本。
也許我總在挑揀的本不是書吧,那實在是一種心理的挑揀,自己挑揀著自己的心理。只因為書原本應該比人更堂皇。 當我成為人們所說的作家之後,雖然寫作是我最重要的一部分生活,卻不是我生活的全部。寫作之外,我還必須承擔我所應承擔的一切,像所有普通居家過日子的人一樣,採買,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瀏覽時裝,定期交納水電費煤氣費有線電視費以及各種費,關注物價以利於在自由市場和商販討價還價……寫作之外,也有一些非我必須承擔的,可我樂於參與其間。比如以外行的耳朵欣賞音樂;比如看畫(好畫家的原作和印刷品);比如看電影———一九九五年在美國期間,因為喜歡湯姆·漢克斯(《阿甘正傳》主演),就花幾天時間看了他的全部電影;再比如,悉心揣摸我父親的某些收藏品,有時也同他一道去「搜羅」它們。
我父親作為一個長於西畫的畫家,特別喜愛中國民間的「俗物」。許多年來,他收集油燈(從漢代直至當今),火鐮,織布梭,粗瓷大碗大盤,鐵匠打製的各式老笨鎖,硬木工匠手下的全套鑿、雕工具,農人腰間的魚形小刀(簡稱魚刀),牲口脖子上的木「扣糟」……大到碾盤、餄餎床子,小到石頭搗蒜臼和火柴棍兒長短的藏針筒兒,他還蒐集擀麵杖。他蒐集的擀麵杖,多半來自鄉間農戶,木質、長短和粗細各有不同,他對它們沒有特別的要求,他的原則是有意思就行。當他有機會去農村的時候,他喜歡串門。那時主人多半是好客的,他們通常會大著嗓門邀他進屋。他進了屋,便在灶臺、水缸、案板之間東看西看起來。遇有喜歡的,或直接買到手,或買根新的來以新換舊。如若主人既不要錢又不願意給他擀麵杖,我父親便死磨活說地動員人家,並許以高出原價幾倍乃至十幾倍的錢。有一次他為了「磨」出一根他看上的擀麵杖,在一個村子耽擱了大半天。而他進村的時候,不過是想畫些鋼筆速寫。這樣,畫速寫用去二十分鐘,「求」擀麵杖卻花了五個小時。為了達到目的他能忍住飢餓忍住焦渴。他的頑強以至於驚動了那村的全體村幹部。而看熱鬧的村人越發以為那家的擀麵杖總是個稀有的寶貝,便攛掇著主人將價格越抬越高。最後還是村幹部從中說合,我父親以近二百元人民幣的價格將擀麵杖買下。我沒有問過父親這值不值,我知道「喜歡」這兩個字的價值有多高。還有一次,父親從山裡回來,拿出一根兩尺來長的黑色擀麵杖給我看,說是鐵木的,很沉,不信你試試。我握在手中試試,果然。父親告訴我,這擀麵杖的主人是滿族,藍旗吧,祖上是給皇陵看墳的。擀麵杖傳到他這一代,有一百年了。父親還說,這個人家實在仁義,見他真喜歡這擀麵杖,夫妻倆異口同聲地說:「是什麼好東西喲,喜歡就拿走吧!」父親並且對我摹仿著他們那絕對不同於當地農民的旗人口音——雖然一百年後的他們,早已是地道的當地農民。他們的口音他們的善良,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