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熱情回信。我想這表明:她是很有才華的,但所寫內容在當時看來卻還不夠所需要的分量。1975年,她十八歲,發表了處女作兒童文學短篇小說《會飛的鐮刀》。1980年,出版了短篇小說集《夜路》。此後,她的中篇小說《沒有紐扣的紅襯衫》引起了較大的反響。雖然如此,《香雪》剛發表時,相對說來社會反響則比較平淡。
而老作家孫犁,看過《香雪》之後,給鐵凝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今晚安靜,在燈下一口氣讀完了你的小說《哦,香雪》,心裡有說不出的愉快。這篇小說,從頭到尾都是詩,它是一瀉千里的,始終如一的。這是一首純淨的詩,是清泉。它所經過的地方,也都是純淨的境界。
讀完以後,我就退到一個角落,以便有更多的時間,享受一次閱讀的愉快……我想:過去,讀過什麼作品以後,有這種純淨的感覺呢,我第一個想到的,竟是蘇東坡的《赤壁賦》。
孫犁的這封信,後來被報紙披露了。顯然,老作家的聲望,他對《香雪》這樣的高度讚賞,立即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一些人開始尋找並閱讀這部作品,已經讀過的人則重新審視這篇小說。1983年1月,為推薦佳作參與評獎而創辦的《小說選刊》,選載了《香雪》。隨後,又轉載了孫犁的這封信。其時,1982年度的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評獎活動正進行中。第一批提供評委參考的備選篇目,已於1982年12月17日由《人民文學》評選工作組,按獲得讀者推薦票數多少為序確定,共有蔣子龍的《拜年》等13篇,沒有《香雪》。
1983年1月24日,由於《小說選刊》選載《香雪》已為讀者和評委得知,提供第二批16篇備選作品時,《香雪》被列其間。但1月29日進行的第一次評委會,沒有提到《香雪》。2月26日進行的第二次評委會,《香雪》雖被提到,但大都是放在發言的最後。起先,沙汀發言最後特意表明:「我個人最喜歡的,是《哦,香雪》。」接著,馮牧、唐、王蒙等一些評委,相繼都在發言最後表明:「個人偏愛《香雪》。」唐還在第二次會議結束時再次發言,特別說明:「我個人偏愛《香雪》,原先不敢講,既然有人講了,我就提出來把它的名次往前排吧。」王蒙則明確提出,將這一篇提到前五名——按照慣例,前五名實際上也就是一等獎。
1983年2月28日,評選結果揭曉,《拜年》名列第一,《香雪》名列第五。我在1999年發表的《春花秋月系相思》第四部分《春蘭秋ju留秀色,雪月風花照眼明》中,曾經寫道:「儘管如此,在我看來,仍不足以顯示它應有的地位和實際的價值。《香雪》之美能被感知,感知之後敢於表達,存在一個暫短過程。這個過程表明,在評價作品文學性和社會性的含量與交融上,有些人還有些被動與波動。當社會強調對文學的政治需求時,社會性更受重視;當形勢寬鬆了對文學的制約時,藝術的美感才得更好地煥發其魅力。……雖然,1982年獲獎作品的第一名,是蔣子龍的《年》;但是,代表短篇小說創作成就與特色的,是《哦,香雪》。多年之後,時過境遷,《拜年》或許會被忘記,而《哦,香雪》則將以其純淨的詩情,雋永的意境,常被憶及,不會忘記。」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