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治國之道 (第1/2頁)
寒夜吳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夫帝之治天下也,當以法為先,其中,又以束民為最重。”
……
“宋時雖有“憑由”,然來往於附近州者卻也無需,遂致三百年間,暴亂達四百餘起,天下難安!”
“元以蠻夷入主中原,不懂治國之法,遂放任百姓而無約束,亦致亂矣。治民不設路引,致百年間義兵四起,陛下曰‘胡無百年之運’,誠是也。元不過九十八年即失中原,蓋由是也。”
……
“如漢唐之“過所”,皆是設規立法,以此為憑,漢唐因之而有數百年。”
……
“故以學生之見,當以路引為通行之證,設卡於道路。無路引而往來者,以嚴刑罰之,使農人安於田畝,工匠限於作坊,各守本分,則少動亂而減流民。”
“如此,大明可得萬年!”
“啪!”朱元璋的手掌重重拍在桌面上,發出一聲沉悶的聲響,身旁的宮人還以為是哪個貢生的文章惹惱了皇帝,趕忙跪倒在地,就連呼吸都輕了許多,生怕惹陛下遷怒。
然而此時的朱元璋,雖然鼻子中的喘氣微微加粗,眼睛也是瞪大,臉色發紅,似乎是大怒的樣子,但是他的眼裡閃爍著光芒,心情卻是亢奮的,無他,這名貢生的想法竟與他不謀而合!
最重要的是,這個貢生還為這路引制度,提供了充足的依據。元朝時並不是沒有路引制度,但卻只是針對商人,而朱元璋想的卻是把天底下的所有人都納入制度之中,可他需要一個理由。
雖然洪武皇帝很好學,但是畢竟出身低微,後來又南征北戰,等到有條件讀書時,已經是三十多的年紀了,而貢生從小就飽讀詩書,自然是比他要強上一截的,比如如此引經據典,信手拈來,朱元璋卻是不能。
雖然八股的筆法生疏了些許,朱元璋卻是越看越是歡喜。
看了眼名字,吳伯宗,他有些印象,是會試的第三名,當時貢生走入奉天殿的時候,他便排在第三個,相貌堂堂,一表人才。
這簡直是天賜朕的璞玉!
心情激盪之下,他拿起毛筆,就要在上面寫個“一”,那是一甲頭名,狀元的象徵。
然而,當筆尖接觸到那宣紙時,他不由地頓了頓。
雖然這篇文章深得他心,但是身為一名負責任的皇帝,他不能就這麼主觀臆斷了結局。
多少,還是把剩下的垃圾看完吧?
是的,垃圾,對於這位洪武皇帝而言,這些對於他的王朝沒有任何作用的東西,真真如同廢紙。
但是,隨著大明疆域越來越廣,很多地方都出現了崗位的空缺,可偏偏許多文人懷念前朝不願入仕,開科取士是唯一的辦法。
所以他也只能捏著鼻子,在垃圾堆(對他而言)裡找金子。
他又翻了幾張,只覺得越發的厭煩。
長篇大論,千篇一律,沒有半點新意!
嘖。
朱元璋的腦門上暴起了青筋,這些酸文人,廢話連篇不說,不多的重點,還全部跑題了!
他隨手將一張宣紙一丟,下一篇策論露了出來。
看見了那士子的名字,他便有些興致缺缺。
嚴濟。
他立刻就把名字和臉對上了號,畢竟這傢伙和某人眉宇間屬實有些相似。
但是緊接著,此人的輕浮之舉便浮現在他的腦海之中,在朱元璋眼裡,此人“沒有大將之風”,“毫無定力”,這樣的人,又怎能揣摩出自己的深意?多半又是空談廢話。
算了,給睿軒一個面子,三甲留個位置吧,畢竟是他親弟弟。
他的眼睛下移,已經準備好了翻頁的準備,對於這些東西他已經不想多看了。
《論肅清貪腐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