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兵分兩路 (第2/2頁)
寒夜吳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為了避免代王被殺,也派了嚴鏗率部從晉北的靈丘向西,救援大同。
而馮勝在得知訊息之後,立刻派出平安,率軍三萬攔截。
而他自己也帶著十三萬人,對上了朱文正的八萬人。
雖然燕軍的兵力較少,但是剛剛大勝,士氣高昂,而馮勝二十萬大軍耗費十天沒能攻下大同,多少還是有一些士氣滑落的。
更重要的是,其實馮勝自己,戰意並不高昂。
實際上,靖難之役中,除了兩軍的上層人員之外,其餘的官僚,立場並沒有特別堅定。因為誰贏了,都是姓朱的當家,他們更多的是在觀望,誰贏了他們跟誰。
比如說平安與大名鼎鼎的盛庸,他們其實也不是抱著什麼以死效忠建文的念頭打的,就是純粹完成京師的任務。
在燕王即位之後,他們都選擇了投降。
在大多數人眼裡,誰在京師,他們就跟誰。
這還是原時空朱允名正言順的情況下,而在這個時空,武臣對於朱允的登基,實際上是心懷不滿地,像馮勝這種老前輩就更不用說了。
朱文正是為了自己晚年最後的輝煌在拼命,而馮勝卻是心不在焉,並不想全力對敵。
兩個人水平差不多,但是心態卻截然不同,這也嚴重影響到了戰局的走勢。
交戰數場,南軍屢屢退卻,沒有出現決定性的大敗,但是也折損了幾百人馬,士氣低落。
而馮勝雖然放水,但你要他直接打敗仗或者投敵,那是不可能的,他決定堅守不出。
兩軍,就這麼對峙了起來。
戰場的中心,轉移到了北邊。
平安是南軍的一員驍將,他是朱元璋的養子,跟曾經跟隨朱棣出塞,瞭解北軍的戰鬥方式,因此奉命率軍攔截嚴鏗的部隊。
但是平安固然瞭解北軍,但是嚴鏗的部下,卻不是步騎交加的北軍,而是徹徹底底的騎兵部隊。
燕王調走了他的燕山右護衛,但是卻給了他一支更加強力的軍隊。
之前與遼王交戰之時,有大量的蒙軍被俘獲。
在歷史上,這場戰役是一場驅逐戰,僅僅只是把遼王趕走了而已,俘虜的少數蒙軍也被打散編入明軍。
但是這次不一樣,蒙軍太多了。
於是在嚴鏗的建議下,朱棣精選出了兩萬精銳,單獨成為一支騎兵部隊。
朱元璋得知此事,還特地為這支蒙古人組成的騎兵命了名。
順義鐵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