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語微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開始的時候,各家青樓也只是邀請一些有名的才子吟詩作賦,讓自家的頭牌揮袖而舞,增添些樂趣,但隨著後來這洛都端午越來越有名氣,便開始出現了青樓相爭,才子互比的環節,又為了應景端午,加入龍舟賽事融合一起後,形成了現在的「鳴鼓摘花」
這個時代才子佳人,文人墨客是最受崇拜的。當年五胡亂華,把中原搞得一塌糊塗,就算到了現在知文識字的人也少的可憐。這樣才子佳人,文人墨客齊聚的節日,自然是大受歡迎,可謂是粉絲滿洛都。
第二十二章 鳴鼓摘花
到了端午這一日,排的上號的青樓都會準備自家的龍舟,可不是那些個小龍舟,稱之為樓船更合適,這賽龍舟可不是考的人力,而是考才子的才學。賽龍舟的動力可不是木頭做的傳統木槳,而是才子所作的詩文。
每一艘樓船上都有這一家青樓的頭牌大家和這家青樓請來坐鎮的兩位才子,但一般主要看的還是第一才子。而伊河旁會有一座範圍很大的高臺,也可稱之為看臺,看臺正中則會坐著三位裁判,這三位一般都是飽學的大儒,三位的身後有著九面大鼓和不同形態的鍍金牡丹。而看臺其餘位置則是供給洛都權貴們的。
在這一日前,早早的就會有人在伊河中的一段河流上做上標記,不長不短的正好是一千丈。所有的樓船都會在開始的那頭等待。
節日活動開始的時候,每艘樓船上的才子當眾作詩,由三位大儒評定詩的好壞,分為甲乙丙三等。甲等可得三聲鼓,乙等兩聲,丙等一聲。三位大儒的總計就是才子的成績,由鼓聲傳達。每一聲鼓敲響,樓船可行進一百丈,船上的頭牌大家可得一朵牡丹,鼓聲越多樓船行進越遠,頭牌大家所得牡丹也越多。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