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 (第1/3頁)
馮國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明英宗和王振信以為真,十分高興,下命令讓兵士到附近找水喝。兵士們爭先恐後跳出壕溝往河邊跑,亂成一團,將領們要制止也制止不了。
這時候,早就埋伏好的瓦剌軍兵士從四面八方衝殺過來,個個掄起長刀,大聲吆喝著:&ldo;投降的不殺!&rdo;明軍兵士一聽,紛紛丟盔棄甲,狂奔亂逃。
瓦剌軍緊緊追趕,被殺的和被亂兵踩死的,不計其數。鄺埜也在混亂中被殺死。
明英宗和王振帶著一批禁軍,幾次想突圍都沒衝出去。平時作威作福的王振,這時候卻嚇得直發抖。禁軍將領樊忠,早就恨透了這個禍國殃民的奸賊,氣憤地說:&ldo;我為天下百姓殺死你這個奸賊。&rdo;說著,掄起手裡的大鐵錘,朝著王振腦門一錘砸去,結果了王振的性命。樊忠自己沖向瓦剌軍,拼殺了一陣,中槍倒下。
明英宗眼看脫逃沒有希望,只好跳下馬來,盤著腿坐在地上等死。瓦剌兵趕上來,俘虜了明英宗。歷史上把這次事件稱作&ldo;土木之變&rdo;。
經過這一場戰鬥,五十萬明軍,損失了一大半,明王朝元氣大傷。瓦剌首領也先卻更加驕橫起來,北京也受到了瓦剌軍的威脅。守衛京城的責任,就落在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鈺和于謙的身上了。
229 于謙保衛北京
明朝五十萬大軍在土木堡全線崩潰,訊息傳到北京,太后和皇后急得哭哭啼啼,從宮裡內庫撿出大量金銀珍寶、綾羅綢緞,偷偷派太監帶著財寶去尋找瓦剌軍,想把英宗贖回來。
結果,當然是毫無希望。
從土木堡逃出來的傷兵,斷了手的,缺了腿的,陸續在北京街道出現了。京城裡人心惶惶,誰也不知道皇帝下落怎樣。再說,京城裡留下的人馬不多,瓦剌軍來了怎麼抵擋呢?為了安定人心,皇太后宣佈由郕王朱祁鈺監國(就是代理皇帝的職權),並且召集大臣,商量怎麼對付瓦剌。大臣們七嘴八舌,不知怎麼辦才好。大臣徐有貞說:&ldo;瓦剌兵強,怎麼也抵擋不住。
我考察天象,京城將遭到大難、不如逃到南方去,暫時避一下,再作打算。&rdo;
兵部侍郎于謙神情嚴肅地向皇太后和郕王說:&ldo;誰主張逃跑的,應該砍頭。
京城是國家的根本,如果朝廷一撤出,大勢就完了。大家難道忘掉了南宋的教訓嗎?&rdo;于謙的主張得到許多大臣的支援,太后決定叫于謙負責指揮軍民守城。
于謙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錢塘(今杭州)人。他自小有遠大的志向。小時候,他的祖父收藏了一幅文天祥的畫像。于謙十分欽佩文天祥,把那幅畫像掛在書桌邊,並且題上詞,表示一定要向文天祥學習。長大以後,他考中進士,做了幾任地方官,嚴格執法,廉潔奉公;後來擔任河南巡撫,獎勵生產,救濟災荒,比較注意人民疾苦。
王振專權的時候,貪汙成風,地方官進京辦事,總要先送白銀賄賂上司,只有于謙從來不送禮品。有人勸他說:&ldo;您不肯送金銀財寶,難道不能帶點土產去?&rdo;于謙甩動他的兩隻袖子,笑著說:&ldo;只有清風。&rdo;他還寫了一首詩,表明自己的態度,詩的後面兩句是:&ldo;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rdo;(後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說長道短,閭閻就是里巷。
&ldo;兩袖清風&rdo;的成語就是這樣來的。)因為于謙剛正不阿,得罪了王振,王振就指使同黨誣告于謙,把于謙打進監牢,還判了死刑。河南、山西的地方官員和百姓聽到于謙被誣陷的訊息,成千上萬的人聯名嚮明英宗請願,要求釋放于謙。王振一夥一看眾怒難犯,又抓不住于謙什麼把柄,只好釋放了于謙,恢復了他的原職;後來,又被調到北京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