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個東興城戰鬥,一個遭鄂倫春人攻襲,是巴彥遊擊隊成立後兩次最大的失利。而比什麼樣的失利都更難承受的,是&ldo;北方會議&rdo;後的孤家寡人抗戰路線。之前可以白手起家,每次受挫都能迅速恢復生機。照眼下這條道走下去,上上下下都明白,沒多少指望了。
這時已是1933年1月上旬,春節將至,離湯原也不遠了,大都是巴彥縣人的官兵,紛紛要求回家,不得已只好西返巴彥。待到巴彥縣駱駝砬子山時,已經潰不成軍,帶不下去了。
&ldo;九一八&rdo;事變後,哈東最早興起的這支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就這樣消逝了。
未打死一個鬼子,先丟了黨籍
趙尚志和張甲洲、吳福海等人來到哈爾濱,找到滿洲省委。
省委召開幾次會議,研究巴彥遊擊隊失敗的原因,認為趙尚志右傾,執行了地主富農路線,不講少數民族政策,是遊擊隊潰敗的主要責任者。
省委決定,開除趙尚志的黨籍,給予吳福海留黨察看處分。張甲洲已不被視為黨員,也就談不上處分了。
省委責令趙尚志檢查錯誤,他不但拒絕了,還找省委領導申辯、理論,有時言辭很是激烈。有人給省委寫信,說他&ldo;對黨的領導機關敵視謾罵以至脫離黨的態度&rdo;。
1935年1月12日,在《中共滿洲省委關於恢復趙&tis;&tis;(趙尚志‐‐筆者)同志黨籍的決議》中,說&ldo;趙&tis;&tis;同志在領導張甲洲隊伍中是執行了右傾機會主義的路線&rdo;,&ldo;當時省委執行&l;左&r;的機會主義路線&rdo;。&ldo;1&iddot;26&rdo;指示信(1933年1月26日王明代中央起草的寫給滿洲各級黨部及全體黨員的信,提出聯合各種反日武裝力量共同抗日。‐‐編者注)已經發表近兩年了,省委已認識到自己&ldo;左&rdo;了,可趙尚志那頂&ldo;右&rdo;的帽子,是那麼回事兒嗎?
無論怎麼回事兒,在趙尚志的眼裡,真理都是簡單的。以&ldo;反日&rdo;為口號,到處是朋友,隊伍受挫很快就能重整旗鼓。而在省委領導人的眼裡,真理同樣是簡單的,那就是中央決議是不容置疑的。
從趙尚志二十四歲的照片上看,那張娃娃臉上眉毛挺重,眼睛不大不小。當年曾和他並肩戰鬥的抗聯老人,都說他的眼睛特別亮,有人還說這輩子就沒見過那麼亮的眼睛,特別是生氣、發怒時,劍刃般灼灼逼人。還有,趙尚志的嗓音特別洪亮,而且能言善辯,理論一套一套的。而包括筆者採訪時還在憤怒地指責他的人,都說這人性子太直,脾氣暴躁。
好不容易搞起來的隊伍垮了,黨籍也不明不白地沒了。就不難想像這個愛咬死理的脾氣暴躁的直性子,當他的申述被置之不理時,因負傷而只剩下的一隻右眼,那目光會怎樣的灼灼逼人,那張不饒人的嘴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
這就是趙尚志,一個特別容易受到傷害的、幾乎註定就是悲劇性的人物。
1908年10月26日,趙尚志出生於熱河省朝陽市(今屬遼寧省)三區王倫溝鄉喇嘛溝村。近一個世紀後筆者到朝陽採訪,我們的民族英雄的故鄉,早已改稱尚志鄉尚志村了。
趙家為書香門第,趙尚志的祖父、父親都是讀書人,家境比較優裕(趙尚志最後一次被開除黨籍後,就有人追究他的&ldo;階級根源&rdo;)。父親趙振鐸曾任縣自治會副會長、縣議會副會長,為人正直、俠義,思想開明、進步,有反抗精神,是當地受人尊敬、頗有影響的人物。《朝陽縣誌》載稱:&ldo;晚清附生(科舉制度中生員名目之一,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