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和珅果然是和珅,認識到自己的尷尬處境後,他沒有黯然神傷,他在思索自己日後的出路。他不能讓自己的萬貫家產淑春園、卿憐、豆寇、馮氏,自己的一切成為鏡花水月,他不奢望萬世永佳,但希望只要自己一息尚存,這些都不應是夢境,所有都是現實的。
歷代的寵臣在改朝換代後都會身首異處的。有的甚至在尚未換代時就被主子無情地拋棄了。和珅明白自己可能會步這些人的後塵,但他也要著力避免。但形勢看來是不可避免的了,太上皇是和珅賴以安身立命之所在,太上皇又恰好是和珅的毀滅的根源。有了太上皇撐腰,和珅才敢對滿朝文武指手劃腳,甚至敢對嘉慶指手劃腳,實際上,他的平步青雲不過是說明瞭他正好代表了太上皇的意願而已,他自己還是什麼都沒有。而正因為太上皇的專權,所以和珅不可能做一個&ldo;兩朝股肱之臣&rdo;,因為他代表太上皇,必定與皇帝嘉慶造成利益衝突,皇帝不敢動太上皇,只好拿他和珅下手小試牛刀了。也就是說,乾隆把所有的好處全攬到自己頭上,什麼名譽,聲望,功績都是自己的,而所有的政治風險、壞處則全讓自己的寵臣和珅一人承受了。乾隆得到的越多,和珅失去的也就越多。所以,當乾隆號稱&ldo;十全老人&rdo;的時候,和珅實際上什麼都沒有了。因為,嘉慶要把他失去在乾隆那的東西全從和珅身上撈回來。正如童謠所唱:&ldo;和珅跌倒,嘉慶吃飽&rdo;。故從根本上來說,和珅與嘉慶是不能同處一個地方的,&ldo;一山不容二虎&rdo;,和珅也就永遠不可能當上&ldo;兩朝股肱之臣&rdo;,難逃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宿命。
權臣們的共同特點是權傾一時,而當權臣的權力到達頂峰的時候,此時可供權臣選擇的道路只有兩條。一是繼續向上發展,取皇帝之位而代之,此法風險係數絕不比任何事小,是真正的不成功便成仁,不僅如此,如果失敗除了小命不保外,還會落下&ldo;反賊&rdo;&ldo;逆匪&rdo;等千秋罵名;一是坐吃山空,靜候下一個皇上來宰割自己,如果下一個皇帝為了收買人心,或者運氣好,正好遇見一位百世難逢的明君,自己不但姓名可保,還能繼續發揮餘熱,為國效力;倘若遇見一個本來就痛恨自己的君主,那出路只有一條,任人宰割吧。不幸的是,和珅剛好屬於第二種情況,可是和珅當然不希望坐以待斃,任人宰割,他有自己的如意算盤:他希望在得到乾隆固寵的同時,繼續培植他的力量‐‐無論在地方還是朝中大內,無論是軍權還是政權,他都要牢牢地抓在手裡,讓這些變成他的勢力範圍,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如果自己把持大權,嘉慶小兒還不是被玩於股掌之中!
太上皇乾隆要是一駕崩,自己的地位肯定會受到威脅,趁乾隆在世,自己一定要撈足夠的權力資本與嘉慶抗衡,如果嘉慶真的對我存異心異意或者對我懷恨在心,絕不能有婦人之仁,該剪除的一定要剪除,管你是皇帝還是太子,有太上皇這個金字招牌在行事方便多了。
和珅還做著&ldo;兩朝股肱之臣&rdo;的美夢,他想巴結嘉慶,於是幹出了送玉如意的蠢事,可是任隨他機關算盡,以後還是著了嘉慶的道。原因只有一個,他不是皇帝,他只是臣子、奴才。
挾太上皇以令皇上
滿清人多喜歡讀《三國演義》,和珅也是,不過他讀出了些味道,他常常有意把自己和曹操相比,這一方面是欣賞曹操的雄心壯志和文治武功。一方面也是因為曹操與自己一樣,都是從底層一步步爬上來的。所以,兩人的做事方式和心理有異曲同工之處,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和珅更發展了一步,他來了個&ldo;挾太上皇以令皇上。&rdo;
這當然也與乾隆這個太上皇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