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河東之亂(一) (第1/2頁)
溫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河東郡,永安縣。
衛聞剛從一間院落裡走出來,讓幾名閹人送了飯食進去,又吩咐門吏落了鎖,這才安心地往永安縣西的軍營中走去。
這座院落,是當地一家富商獻上來的,衛氏是其背後的依靠,是以衛聞一到永安,這座院落便早準備好了,專門給他放女人用。
那些閹人,是找了私下宮刑的暗門,想趁機進宮討口飯吃,卻進宮無門或者犯了錯被趕出來的可憐人,還有些是原本宮裡的老人,年齡到了,便被放出來,無處可去,三三兩兩地被各個世家大族收攏。
衛聞是個出了名的風流才子,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不愛咬文嚼字規規矩矩的大家閨秀,就愛鄉民間的小家碧玉。
特別欣賞那些貞潔烈女,越烈越喜歡,尤其是那些有孩子的,那份不願意受侮辱,又為了孩子的存活,不得不委曲求全的眼神和表情,讓他流連忘返。
每次風流過後,總有一篇悽愴悲涼的大作問世。
這些詩賦大作,字詞優美,發自肺腑,令人感同身受,頗受好評,連當世的文學大家,蔡邕,也不止一次地稱讚過他。
只是,衛聞不知道的是,在他離開之後不久,就有一隊甲士包圍了這裡,帶頭的幾名軍官肩膀上掛著的披彩,還寫著諸如“裴”“王”這樣的標記。
鄭向雲,是衛氏部曲的屯長,這次帶了一百甲士,跟隨衛氏二公子衛聞,到永安縣增強防備。
黃巾佔據了太原,周邊勢力盡皆警惕,河東郡同樣不例外。
太原郡和河東郡的接壤地區,就在地圖東北角,也就是永安縣區域,沿著汾河南下。
永安縣北邊有霍大山,西北有通天山,就中間這一塊有汾水流過的河谷地區適宜大批百姓居住。
同樣的,太原黃巾想要攻擊河東,大軍行進最好的選擇就是沿著汾河南下,攻擊永安縣,想要從霍大山或者通天山走小路過來,光是糧道補給運輸就是個大問題。
河東郡的三家大族,還有其他零零散散的小豪強,有錢出錢,有人出人,紛紛派兵往永安縣聚集,嚴防太原黃巾南下。
黃巾在冀州以及其他地區的做法,他們都是聽說過的,要麼老老實實聽話,讓黃巾慢刀子割肉,要麼強行反抗,快刀子殺人。
黃巾沒有朝廷的負擔,什麼名望財富都震懾不了他們,各地渠帥和下面的太平道傳經士也都有著豐富的管理經驗,你罷工,人家也能臨時找人替上。
要麼合作,要麼找死,這就是黃巾對他們這些世家大族的態度。
而河東郡的世家大族,是既不想合作,也不想找死,只能拼了命地卡住路口,不讓黃巾進來,你們黃巾就老老實實在太原折騰吧,別來河東禍害我們。
這是私底下各大族串聯的動作。
明面上,河東太守王邑,同樣不想讓黃巾進來,永安縣的城防也在快速加固,聚集起來的郡兵數量一日比一日多。
永安縣尉整天都在校場上帶兵操練,哪怕現在已經入冬,不適合大軍征伐,他的防備之心也一日不曾稍減。
衛聞到了永安城西,各路豪強聚集起來的兵營內,衛氏屯長鄭向雲立即迎了出來。
“二公子,天氣日趨寒冷,估計落雪也就是這幾日了,您這千金之子還是少去別院,路上容易出事,大公子交代過,要您儘量待在永安城內。”
“鄭叔放心,我知曉分寸,這天寒地凍的,你們在外面受苦受累,我在永安城裡好吃好喝,那自然不行。從今以後,我便常住軍中,和我們家的部曲同吃同住,同甘共苦!”
衛聞很清楚,這次大兄不出來,而是派自己帶隊,就是要自己來刷資歷的,衛氏的部曲對大兄還是很放心,對自己這個風流才子卻沒多少敬重之心,這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