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甘蔗節」企劃來啦 (第1/2頁)
小杏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趙遠其人,雖紈絝,卻也識文斷字。趙員外一心家裡出個讀書郎,三四歲上就請了老儒先生來做西席,專注他這老來子的學問。無奈兒子奸懶饞滑,又有家中老母,娘子偏寵,他又時常外出打理生意,到意識到兒子成了個胸無點墨,整日招貓逗狗,吃喝玩兒樂的紈絝兒,已為時已晚
此番,也是借了這機緣送去杜家吃點苦頭,倒也不奢望能學成什麼。就只盼著能磨磨心性,以待日後接手家業
再說給趙員外斷糧截流逼得無法,老老實實來書院讀書的趙遠,也很鬱悶!
往日他走哪裡不是前呼後擁,出手闊綽引得各家子弟吹捧。
如今在這泥腿子滿地的破書院,竟再沒人搭理?還動不動就秀肌肉,環臂抱胸在側恐嚇他,還要他排隊,自己打飯自己洗碗,擦桌子掃地,還要交課業!切,還以為這書院教的有多好,這些字小爺六七歲便學會了,嘖!這群十四五的窮小子,果然腦子不好。等爺有錢的,砸死這些個沒眼力見兒的,
趙遠在日記本兒裡事無鉅細地吐槽了半個多月
侯師傅的算盤也如期交付,秦夫子和杜辰已熟練了月餘,術學啟蒙這堂課的進階20版,打算盤,就這樣有條不紊地展開了
書院其他學子有學習幾月的術學啟蒙,在九九口訣的基礎上,理解算盤決,相對容易很多。本就志不在書本,應付了夫子小十年的趙遠可就苦了,前半月還洋洋自得,深覺自己天賦異稟,讀書能力超群,這,這如今怎的前桌左右都打得噼裡啪啦,有條不紊,他怎麼就覺得思緒跟著那珠子,被齋房裡的學子們撥來滾去,滿眼直冒星呢
居然,還要考?要背這拗口的算盤決?還要出題,拿算盤打結果?每月還有小考?還要學木匠?這也考?我!!!這還是書院嘛?
組內小考墊底了兩週的趙遠,心塞了,惆悵了,絕望了
他或許,就不適合讀書吧
就像四八歲上動輒打手心,厲聲責罵他的老酸儒罵得那般
他確是爛泥扶不上牆
趙遠蹲坐在廊下臺階兒自怨自艾,秦廣白走了過來,撩起衣袍坐在了他身側,伸手拍了拍他肩膀,就這樣陪著他做了一刻鐘,又起身拿了算盤過來,也不多問,搭配口訣從頭講了起來
趙遠竟也愣愣地認真做著聽了,讓他幹嘛幹嘛,可乖巧
多年後,把趙家生意做到大宋都頗有名頭的趙遠,每拿起算盤對賬,總能想到這個下午
書院這邊學得熱火朝天,王家的竹編憑藉著細巧的心思,精緻耐用的手藝,在縣上也都有了些名氣,尤其那交椅,成都府獨一家兒的買賣,現下傳開了名氣,有不少人專門跑來他家下單交訂金做呢。王家一家都滿心撲在了這營生上,王田到底心眼靈活,心裡算了一筆賬,當即給祖父爹孃說,不再推車去縣上叫賣,在鎮上租個小鋪子,掛上「王交椅」的牌,要做出聲名來,這手藝普通人不會,可若是手藝人買了去,研究上幾回,總能做出來,屆時,就不是王家獨個兒的營生了,這會兒做了名聲,日後若有競品,那王家也是頭一份兒
這頭的杜沅,這些日在忙著收甘蔗。蘆溪鎮優越的經緯度位置,賦予了這片土地上的果子甘甜,也難怪相鄰的遂寧州能成為大宋首屈一指的貢糖
原料就是最大的王牌啊
她問過方叔,說許家沒做製糖的生意,這山頭也是別家還來抵債的,甘蔗是種了好些念頭了。這??她真沒了解過製糖啊,就知道南方蔗糖,北方用甜菜製糖,那就慢慢翻書查閱典籍吧,她曾經在歷史小故事裡翻到,東坡遊覽潤州(今江蘇鎮江)金山寺時,遇到遂寧僧名圓寶為寺中住持,於是東坡作詩贈曰:“涪江與中泠,共此一味水。冰盤薦琥珀,何似糖霜美。”可見,東坡知圓寶是遂寧人,自然而然地聯想到遂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