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浪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及那個承載著家族夢想的船廠。
終於,陳啟銘來到了合眾國的海邊,遠遠地便望見了那座由父親親手搭建起來的船廠。儘管船廠的設施相對簡陋,但它就像一顆閃耀在海岸線上的明珠,散發著無盡的希望之光和追逐夢想的勇氣。
就在陳啟銘走近船廠的時候,一個熟悉的身影映入了他的眼簾——正是他日思夜想的父親陳祖德!父子二人在這一刻重逢,時間彷彿凝固了一般。他們彼此凝視著對方,眼中閃爍著晶瑩的淚光,那淚光中既有多年分別後的深深思念,更有對共同夢想即將實現的憧憬與期待。
陳啟銘緩緩地走向父親,兩人緊緊相擁在一起,感受著那份久違的溫暖和親情。良久,陳啟銘鬆開懷抱,開始環顧四周。只見船廠中的各種工具擺放得井井有條,然而它們大多已顯得有些陳舊,似乎訴說著過去的艱辛歲月。看到這些,陳啟銘的心頭不禁湧起一陣酸澀之感。
但很快,這種酸澀被一股強烈的決心所取代。他深知眼前的困難只是暫時的,只要自己和團隊齊心協力,一定能夠在這裡創造出讓世人矚目的奇蹟!
在初期籌備的過程中,他們面臨著重重困難,資金的匱乏就像一道難以逾越的溝壑橫亙在面前。儘管總統府撥款,但那只是杯水車薪,無法滿足龐大的資金需求。民間募資的進展也十分緩慢,許多商賈對這造鐵殼軍艦的專案持觀望態度,他們認為這是一項無底洞的投資,可能會燒掉大量的金錢而看不到回報。
陳祖德不辭辛勞,四處奔波,不斷地向官員們宣講強調和解釋海防的重要性;與此同時,陳啟銘則與一群工程師們肩並肩地工作,他們重新審視和規劃船廠的佈局,目標是用盡可能少的資金實現最高的運作效率。他們不僅改良了工具,還利用本地資源自制了一些簡易的裝置,以節省資金,確保每一分錢都能用於購買至關重要的鋼材和精密儀器。在設計圖紙的階段,團隊成員更是夜以繼日地進行研討,每個人都積極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啟銘將國外先進的戰艦設計理念與家鄉海域的特定條件相結合,提出了一項創新的建議,即要增強軍艦的穩定性和機動性,以便能夠有效地應對近海複雜的暗流和突如其來的風暴。一些工程師在船體結構最佳化方面有著深厚的專長,他們提出了採用新型框架設計的方案,這種設計不僅能夠減輕船身的重量,而且還能顯著提高船體的抗壓強度;另外,還有工程師對武器系統佈局有著深入的研究,他們根據海戰戰術的不斷演變,精心規劃了火炮、魚雷等武器的最佳安置位置,力求使軍艦的火力覆蓋達到全方位無死角,確保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發揮最大的戰鬥力。
在鐵殼打造環節,一系列的難題接踵而至,給整個專案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當時,國內的鍊鋼技術相對落後,這導致了進口鋼材的成本高昂且供應不穩定,給專案帶來了不小的困擾。面對這樣的困境,陳啟銘回憶起留學時期在實驗室鑽研的經歷,他決定帶領團隊進行反覆的試驗,以改良本土的鍊鋼方法。他們從周邊礦山精心挑選礦石,經過無數次的高溫熔鍊和雜質剔除,最終成功煉出了符合軍艦建造標準的高強度鋼材。在鍛造過程中,巨大的鐵錘一下下砸在通紅的鋼板上,濺起的火花映照著工匠們堅毅的面龐,每一道焊縫、每一次彎折,都傾注著眾人的心血和汗水,只為讓鐵殼堅如磐石,能夠承受住海上的各種考驗。組裝過程仿若一場精密的交響樂演奏,各個部門協同作業,不容許有絲毫的差錯。工程師們指揮著工人,小心翼翼地將一塊塊沉重的鋼板拼接,用鉚釘牢牢固定,宛如給軍艦穿上一層堅實的鎧甲,確保其在未來的航行中能夠抵禦各種惡劣的海況。船體內,複雜的管線、機械裝置逐步安裝到位,動力系統、操控系統經過了一遍又一遍的除錯,確保軍艦能夠隨心而動,響應每一個指令,成為海上的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