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 (第1/2頁)
聶華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根據它已發行的二百多期的文學作品,加以分期分類,從中追蹤其內容與風格的逐漸轉變,也藉此突顯50年代在&ldo;反共文學&rdo;之外的多樣面貌。這份刊物的本身就具備風格不同的作家群……
……十年間二百六十期,刊登約三百篇文學作品,包括八部中長篇小說,三部劇本,及其他新詩、短篇小說、抒情散文、文學理論、書評等不同文學類別的文字,隱隱然呈現50年代臺灣一個文化層次的風貌,文學歷史的縮影。
現在回想起來,雷震先生對一般的稿子,都是字斟句酌。我採用的文藝作品,他根本不看,好像是說:你決定就行了。大概認為文藝作品不會惹禍,就讓我自由去填補雜誌的空白吧。我就在那一小塊園地上撒種栽花。採稿著重藝術性,流行的反共八股全不要。《自由中國》登出並出書的,如梁實秋的《雅舍小品》,吳魯芹的《雞尾酒會》,陳之藩的《旅美小簡》。此外林海音的短篇小說如《城南舊事》,朱西寧的短篇小說如《鐵漿》,余光中的《1842年葡萄酒》、《黃昏星》、《二月之月》《仰望》等十幾首詩,都是50年代在《自由中國》登出的。那時《自由中國》登出的小說,著重寫真實,寫的是動盪時代的小人物,不是口號的叫喊,不是理念的渲染,可說是臺灣60年代的現代主義的前奏,後來和夏濟安主辦的《文學雜誌》相呼應。
郭衣洞那時寫小說。《自由中國》登出《幸運的石頭》,《被猛烈踢過的狗》,諷刺官場和所謂的&ldo;尊師重道&rdo;,瀟灑潑辣,簡直就是黑色幽默。他的文筆有魯迅之風。郭衣洞大概不同意將他和魯迅相比。他在當時的臺灣文壇,還是冷門作家,在《自由中國》登出的小說,卻是一陣久旱的暴雨,洗刷得人神智清新。他那時的小說,已具有後來柏楊雜文的特殊風格,嬉笑怒罵之中,隱含深厚的悲天憫人情懷。
《三生影像》 郭衣洞和柏楊(2)
臺灣50年代的文化沙漠的確寂寞,為《自由中國》寫稿的一小撮文藝作家,有時聚在一起,喝咖啡,聊聊天。後來詩人周棄子發起,乾脆每月聚會一次,輪流召集,稱為&ldo;春臺小集&rdo;。每月在便宜的小餐館,或在某個朋友家裡聚會。琦君散文寫得好,也做得一手好菜,她的杭州蝴蝶魚令人叫絕,輪到她召集&ldo;春臺小集&rdo;,我們就去她在杭州南路的小屋,大吃一頓她精緻的美味菜餚。&ldo;春臺小集&rdo;也幾經滄桑。郭衣洞突然放棄小集了,司馬桑敦去日本任《聯合報》特約記者,夏濟安、劉守宜、吳魯芹創辦《文學雜誌》,&ldo;春臺小集&rdo;就由劉守宜主持,每個月到他家聚會一次。《自由中國》和《文學雜誌》在文學上是聲氣相通的。1960年,《自由中國》被封,雷震被捕,&ldo;春臺小集&rdo;也就風流雲散了。有位作家立刻擺出另一個面孔,寫文批判《自由中國》和雷震先生,人間冷暖,立見分曉。
郭衣洞參加&ldo;春臺小集&rdo;的時候,我們可真年輕!都是在動盪不安中逃亡到臺灣的。各人有各人現實生活的問題,在創作中都在各自摸索,有的人甚至在情感生活中也在摸索,郭衣洞就是如此。但那時我並不知道,他是蔣經國創辦的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的重要人物,是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的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總幹事。我這個和《自由中國》關係密切的人,對他自然有幾分戒備,但他語必驚人,嬉笑怒罵之中,一針見血,逗人大笑,卻叫人無奈。我只是站得遠遠地看他。
1968年郭衣洞因翻譯一則《大力水手》而被捕,以叛亂罪判刑十二年。1977年獲釋。
1984年,他和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