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遠慮近憂 (第2/3頁)
清河小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等等。而許多時候,許多的人最終都只能用生命才能證明他們的忠誠。這種皇帝與臣子之間的信任危機,歷史上比比皆是。如同白居易這首詩所揭示的,做人是很難辨別對方的真實內心的,這隻能讓時間來證明。而時間並不是對所有人都那麼慷慨的。
贈君一法決狐疑,
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
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
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
一生真偽復誰知?
所有被定為有“反心”的人,是不是真的要謀反,有的時候僅僅只在皇帝的一念之間。他說你有你就有,沒有也有。張恪自然是相信唐家的,皇帝或許也並非真的對唐家不放心,他不放心的應該還是火器,別說唐家了,這玩意兒掌握在任何人手裡,他都會寢食難安的。周太公勸其將有關火器的一切包括匠人都全部上交,顯然是極為明智的,也說明周太公是準確把握到了皇帝的心思的。正所謂:懷璧其罪。自古皆然啊!
,!
對於唐龍或是唐家,他們的心情想必是極為不爽的:咱們辛辛苦苦為國操勞,換來的卻是皇帝的無端猜忌,換做是誰,都會感到委屈的。不過,若是站在皇帝的角度看,他的心裡大抵也是糾結不已的。這事兒有點類似於:你丐幫弟子幾千萬,你一天不解散,叫朕怎麼安心的即視感。你們家已經這麼牛了,還掌握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你一天不交上來,教朕怎麼安心啊?
對於周太公力勸唐宗師主動上交這些東西的做法,張恪覺得這已經是能想到的最好的處理方式,換做是他,也大概會這麼做的。口頭上表忠心是沒有用的,終究還是要用實際行動,才能讓皇帝真的放心。至於心中的委屈,也只能默默的忍受了,不過想來皇帝若是夠聰明的話,應該會在其它方面給予唐家一些補償和安慰的。總之,唐家這麼做,消弭了危機,穩定了朝堂,消除了陰霾,穩住了人心,雖然有點委屈,但確實算得上是明智之舉的。
張恪點了點頭,順口問道:“那些火器的製造和那些匠人,現在是誰在管著啊?火器事關北境的防務,如今軍隊對它的依賴甚重,唐家不管這一攤了,換的人靠不靠譜啊?此事事關重大,不可不慎啊!”
“陛下並沒有把此事交給工部,也沒有交給兵部,而是下旨新成立了一個叫‘火器營’的部門。主管人是汪直汪大總管,只不過汪總管需要常伴君側,自然不可能一直盯著這攤事兒,所以火器營的日常工作便都交給了一個叫做‘趙無極’的人來署理。”
“‘趙無極?’這人誰啊?沒聽說過啊。他何德何能,當此重任?”
陳亮和楊博都搖了搖頭:“我們也不認識。聽說之前是在京城府擔任少尹的,主管治安、緝盜、水龍局等事務。”
京城府設一府尹,三品,下設兩位少尹,四品。這個趙無極能在京府擔任少尹一職,應該是有點能耐的。四品雖然還不到朝堂大員一列,但也已經是在門檻上了,再往前跨一步過去,就是朝廷中樞了,能走到這一步的,都不是簡單人物。皇帝能將自己那麼看重的事務交給這個人,想必這人必定是有過人之處的。火器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既然皇帝如此安排了,那也只能相信他的判斷了。而且,說到底,火器營可是皇帝硬從唐家手上“奪”過來的,目的便是為了親自掌控這股力量。所以在選擇讓誰來掌管這個攤子這個事兒上,只可以是由皇帝“一言而決”的,其他人是沒有置喙的空間的。想到這裡,張恪便也只能選擇相信老皇帝的選擇了。
談完了事情,張恪便與他們到還在緊張建設中的互市市場上去走了一走。讓楊博他們感到最與眾不同的是市場內那些縱橫相間的道路。其筆直、寬闊的程度幾乎要和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