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宮娘娘玉靈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忙擺手打斷,示意自己知道提拔一兩個工部尚書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了。
但是面對的問題就是翁世資、黎叔林都有資格做尚書了。
黎叔林現在是左侍郎,但他出身安南王室,是胡朝皇帝黎季犛之孫。
翁世資雖是右侍郎,但他是工部尚書周忱重點推薦和栽培的。
雖然周忱現在還掛著工部尚書的職銜,但他很顯明待在南京不會再回來了。
翁世資見太子不說話,繼續催促:“殿下,要不還是趕緊廷推工部尚書吧。有了尚書,才能總攬部事,協調推進這麼多工程。”
朱文芳搖搖頭:“不用那麼麻煩了,你們兩個侍郎都晉升工部尚書,黎愛卿掌工部印信,趕緊讓整個工部都動員起來,加緊幹活。”
翁世資和黎叔林都愣了,一時之間不知道該不該謝恩。
太子殿下一句話就提拔兩個尚書,既沒有向皇帝請示,也沒有經過廷推,這樣真的可以嗎?
真要是可以這麼幹,太子和皇帝還有實際差別嗎?
對於翁世資和黎叔林在想什麼,朱文芳心裡跟明鏡似的,但就是靜靜看著兩人的反應。
翁世資與黎叔林對視了好幾眼,雖是面面相覷,卻也找不出好的應對辦法。
末了,翁世資先跪下了,畢竟他跟著周忱歷練了好幾年。有周忱的耳提面命,翁世資在政治上相對黎叔林更加成熟。
反正是皇帝讓太子監國的,那太子說啥就是啥吧。就算皇帝不認同太子的官員升遷任免,那也是他們父子之間的事情。
還有啊,朱文芳現在以太子身份,掌控著神樞營;又以齊王身份,掌握著青州三護衛。
也就是說,名義上隸屬於太子管轄的軍隊,接近五萬人。
這軍權簡直比衛太子劉據還強大,更是遠超懿文太子朱標。
九成九九的皇帝,都沒有這麼給太子放權的。
這就旗幟鮮明地表明瞭皇帝的態度,皇帝是真心實意地想將權力快速移交給太子。
所以翁世資、黎叔林最終還是磕頭謝恩,接受了太子的提拔。
尤其是黎叔林,比翁世資更加感恩戴德。做夢也想不到,自己一個安南胡朝皇帝的孫子,竟然能在大明做到尚書,而且是實權尚書。
而且兩人從此就打上太子的烙印了。
太子的監國令旨下到內閣,內閣當即就擬定了正式的任命,第二天翁世資與黎叔林便上任工部尚書。
接下來就是大搞工程了。
修建甘肅到哈密的直道是最優先的工程。
實際建設中,先開始了最好修的一段:嘉峪關至甘州段。
在翁世資的堅持下,甘州至陝西固原段也隨後開工。
朱文芳咬咬牙,也想開了,反正哈密至甘州都已經修了,索性再從甘州往東延伸,把直道經固原通到西安算了。
這些事情都是朱文芳決定的,朱祁鈺躲在靈玉宮中,根本就不知道這些改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