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壽山下一書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一年秋末,李尚武帶著耿蘭和一雙兒女去爹孃的墳上隆重祭掃之後,手足兄姐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吃了一頓離別飯。然後,乘著江南雨水稀少的季節,兄姐兩家人共同乘坐一掛大騾車,一起將弟弟一家送至鄱陽湖邊,雙方揮淚告別不做細述。
載著李尚武和耿蘭一家四口的大騾車途徑武昌鎮時,正好是一個晴朗初冬日的半下午時分。西斜的暖陽照在武昌鎮的大街小巷上,一派閒靜祥和的愜意景象。大騾車來到白家寬敞的大門口了,李尚武帶著耿蘭和一雙兒女懷著難以言表的心情進白家看望喬氏母女。耿蘭當面謝過娘娘親自為她精心刺繡的“五色甜菊”繡品。五年多之前,“五色甜菊”作為耿蘭彌足珍貴的嫁妝隨她遠赴江南小鎮的李家;而如今,這件繡品又要隨同李尚武一家人北上回到“三六九鎮”去了!
喬氏依然還是像以前那樣生活,不過身體尚好。小青已經是四個娃兒的母親了,兩雙兒女都很好,但耿蘭和尚武那天只見到了三個娃兒。大兒子小東伢已經成了爹的得力助手,父子倆那天正好趕了大騾車過江去漢陽鎮上賣土豆去了。小青告訴尚武和耿蘭,東伢子一共種了三十多畝菜地。由於土豆不但好種植好管理,而且產量高、好儲存,又能賣得好價錢,加之還可以一年兩頭種,不耽誤夏秋季節種植其它一些當地的蔬菜,所以東伢子每年都將一半的菜地輪換著用來種土豆!
耿蘭將嫂子釀的米酒和大姑子新打的月餅給喬氏母女留了一些,說“娘娘,姐姐,俺倆是準備在‘耿家小學堂’教書的,學堂裡不會有太長的休假期,這往返一趟也實在是太遙遠了。所以這以後啊,我們只怕是不太可能再回來的了。這次來,俺很遺憾沒有見到姐夫和小東伢!”
喬氏母女倆自然不免感慨落淚唏噓一番。尚武則對愛妻說:“你不用遺憾的,這個姐夫和咱們家的那個姐夫幾乎就像是一個人一樣呢,就連說話舉止也很像。至於小東伢嘛,他長得很像姐夫。要說小時候的模樣,跟姐姐那對兒龍鳳胎中的男娃娃頗有幾分相似呢。你也很像咱姐,讓娘娘和姐姐轉告就是了!”
喬氏也說:“這蘭丫頭和當年的英丫頭實在是太像了,幾乎就沒有不像的地方!”
小青真誠地挽留,說:“你們多住幾天再走吧,小東伢和他爹大概明兒個傍晚就回來了!”
耿蘭抱歉地說:“不麻煩娘娘和姐姐了,俺現在是歸家心切啊!”
大家又說了一些話。看看天色已經不早了,尚武對喬氏母女說:“我這拖家帶口的,過了江還得早點安置他們孃兒幾個入住客棧呢,咱們就此告別吧!”
喬氏母女送出門來,請帶話向耿蘭的爹孃、兄嫂、姐姐姐夫和二哥問好,云云。
次年正月十六,“耿家小學堂”新學年的鐘聲莊嚴而洪亮地敲響了。學堂裡又迎進了新一批剛入學的小學童,而另外四個不同年級的男女學童們也高高興興地重返校園。
從這一天開始,耿蘭和李尚武同時成為“耿家小學堂”的第二對夫妻教書先生。
後來,李尚武再也沒有回去過生他養他的那個美麗的江南小鎮。二哥耿直一家另建宅院住出去之後,耿蘭和尚武帶著兒女們一直和爹孃一起住在耿家的老宅院裡。夫妻倆教書之餘,格外細心地照料著兩位老人,倒也使大哥、二哥和姐姐省了不少心。每當“耿家小學堂”放假期間,尚武就幫著岳父精心地伺弄那些稻田。望著眼前綠油油,亦或黃澄澄的稻田,他彷彿回到了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