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第1/2頁)
一語不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韓健說著,楊公子也把馬車僱了過來。
&ldo;三位可是聽說過昨天在翠揚樓發生的事?&rdo;楊公子一過來便問道。
&ldo;哦。&rdo;韓健好似事不關己,&ldo;什麼事?&rdo;
&ldo;河東名學潘夫子,在翠揚樓舉行琴會出了糗,搗亂的是個年輕人,據說還是兩次三番在公開場合跟潘夫子搗亂。唉,一代名學,就這麼名聲掃地了。&rdo;楊公子說著,語氣中多有嘆息之意。
&ldo;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潘夫子要名聲掃地,也絕不是一天發生的事所決定。&rdo;韓健說了一句,招呼人上馬車。
楊公子卻在低聲重複韓健剛才說的話,感覺非常驚訝,等他上了馬車,才嘆道:&ldo;韓公子說話為何如此發人深省?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可是有出處?&rdo;
韓健平日裡被阮平一個人追問語出出處已經夠煩,現在又多了個楊公子,韓健隨便搪塞了一句&ldo;聽來的&rdo;便不再理會。
馬車裡,一下子塞下五個人,有點擠,韓健乾脆自己出來趕車,順帶讓雯兒跟他一起坐。
三人下午遊覽了洛陽城一些舊的寺廟,因為魏朝抑佛,很多寺廟都已經空置,本來韓健以為楊公子也對佛教有些成見,誰知他卻對那些流離失所的佛教徒很感懷,時常發一些感慨,似是而非的言語好像個佛家高僧在那念阿彌陀佛一樣。
&ldo;楊公子信佛?&rdo;最後韓健還是忍不住問。
&ldo;不信,但也並非全然不信,佛家普度世人向善,也是好的。道家並非事事都好,佛家也並非事事都壞。&rdo;楊公子說起話來,更顯得高深莫測。
韓健聽著這話,有辯證唯物論的意思。心說這楊公子平日裡受到的教育具有包容性,倒不是他外表表現的那麼窩囊。
韓健沒敢楊公子繼續深究佛家的事,他怕楊公子跟阮平一樣會煩著他問這樣那樣的問題。
等遊覽完,日已西斜臨近黃昏。幾人回到城中熱鬧的地方,找了個茶樓歇歇腳。
這茶樓距離清越坊只有一條街,方便他們一會去清越坊。此時茶樓裡,正有個說書人在說三國,正說到諸葛亮六出祁山,揮淚斬馬謖。這是韓氏中臨近結尾的部分。
茶樓裡的客人不少,跟清虛雅舍不同的是,茶樓裡的消費階層,是洛陽城的中產階級,而清虛雅舍是洛陽城高檔消費的地方。韓健剛坐下,便瞅見不遠一張桌子前,坐著幾個&ldo;面熟&rdo;的客人,赫然就是昨日在清虛雅舍見過的&ldo;南齊使節&rdo;,那個大太監朱同敬也在其內,此時他正搖著摺扇,聽評書聽的入神。
很快楊公子也發現了朱同敬的身影,指了指,韓健低聲道:&ldo;當沒看見。&rdo;
幾人點頭,繼續聽評書。
雖然他們進茶樓只是為歇腳,為一會去清越坊做準備,但因為見到南齊人,韓健的心思就全然在那一桌客人上。不多久,評書說完,朱同敬起身帶著侍從離開,自始至終沒往韓健這面看一眼。
韓健卻瞅著朱同敬等南齊人去的方向,似乎就是去的清越坊。
&ldo;他們也去了清越坊?&rdo;司馬藉起身看了看那些人的背影,臉上壞笑道,&ldo;太監去?那還不是隻能看……有意思,有意思……&rdo;
阮平盯著司馬藉,看樣子他就沒聽懂司馬藉的話。
&ldo;還有意思呢。&rdo;韓健瞪了司馬藉一眼道,&ldo;要是一會有交集,那我們該如何應付?那可是南齊人,弄不好,搞個通敵的罪名,事情就不好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