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儲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會議上,周恩來總理手裡舉著毛主席語錄,厲聲質問:
&ldo;誰說粟裕是二月逆流的成員,你站出來!&rdo;
&ldo;誰說的,你站出來!&rdo;
&ldo;誰說的,你站出來!&rdo;
周恩來連說三遍,沒有人敢站出來。粟裕這才沒有被打倒。
那個時候,國防工業系統的兩派鬥爭是很激烈的。中央文革支援一派,林彪一夥又支援另一派。兩派打得不可開交。經常弄得粟裕吃不好飯,睡不成覺。
雖說毛澤東說過話,周恩來又力保他,但粟裕也沒有能在國防工辦待多長時間。
林彪也不能容他在國防工辦,很快就讓他的親信把權力奪了過去。
這時,周恩來又找到粟裕,說:&ldo;你現在回不了部隊,就繼續留在國務院業務組吧,我這裡很需要人。&rdo;
粟裕看看總理消瘦的身體,說:&ldo;總理呀,我努力學著做吧。但請總理替我向主席報告,一旦打起仗來,我還是要上前線。&rdo;
總理當然理解一個大將的心情,點頭答應了。
粟裕一方面在國務院業務組工作,同時又兩度擔任中央軍委常委……
既然要在那種情況下工作,就不可避免地同林彪江青一夥發生尖銳矛盾,就要和他們的行徑作鬥爭。這種鬥爭有時候表現為兩種形式‐‐一種是面對面的爭鬥,如譚震林;另一種是避其鋒芒,暗度陳倉,如周恩來。
戰爭年代,粟裕就是以審時度勢、深思熟慮著稱的。到了&ldo;文化大革命&ldo;,他更加謹言慎行。每說一句話都是經過反覆思考的。這並非是他膽小怕事了,相反,這正是他的一種鬥爭藝術。
1970年的廬山會議上,在大有炸平廬山、停止地
球轉動的壓力面前,他是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廬山這個地方,之所以出名,不僅僅是因為它風光秀麗,而是因為共和國成立以後,在這裡召開過幾次重要會議。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