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第1/3頁)
天藍寶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本子上用數字從零寫到九,把本子紙葉撕下來,教了一遍讓馨妍自己看。這邊村長已經領著人從地窖裡把土豆地瓜和苞谷搬出來,統一放在一塊地方。鳳天幸跟村長早就商量好要留多少口糧下來,剩下的每一樣口糧都按工分均分。對比村裡人都沒意見,鳳天幸喊名字算好公分應得的口糧,兩個勞力抬秤村長在一旁掌陀秤口糧。
這一忙就是日上中頭,之前雖然艱苦了些,不過這下半年的口糧還算充足,土豆地瓜吃多了燒心,不用擔心天天餓肚子不是。鳳家兩個人的公分,分了五百多斤的番薯,兩百斤的土豆,外加百十斤的苞谷。這點東西跟村裡大家庭的比不算多,但鳳家人少吃用的也少呀。家家戶戶都忙著把口糧送回家,這可是自家的口糧了,集體幹活仍舊吃食堂,吃飯明年麥收還是不成問題的。
豐收總是喜悅的,下午村長喊了人集合開會,說了挖運河修河壩的集工活。一天兩頓飯管的,就是離家太遠,好在村裡人都一起,相互之間有照應出不了什麼事。精打細算是農家人的本性,除了小孩和上了年紀的老人,連孫家兩個懷孕的兒媳婦都被婆婆攆著去。
好壞姑且先不論,至少人去了就已經決定了民眾態度問題。工期和進度,這些也都是後面的事,順其自然,總不會比沒人去要強。
作者有話要說: 昨天貼文莫名丟了13章,把14章發了上去,等我發十四章時,才發現錯了≈128557;
第14章
鳳天幸跟村裡人一起離開前,把家裡的糧食分別藏入地窖裡。本來準備在臥室裡在弄一個小暗窖,因為要幹集工沒時間方作罷。村裡除了老人和孩子,留在家沒去做工的也只有幾個特殊情況的中年女人了。鳳天幸是萬萬捨不得讓曲鳳霞受累,村長兒子兒媳都去了,留下婆母在家照看三家的孩子。村裡也沒什麼活做,食堂肯定就挺火,各自在家開小灶。
入秋後天越見的轉涼了,馨妍跟在娘親身邊,抱著那本草藥大全看娘親穿針引線的給她做冬衣。米黃的農家土布折雙層剪好略放兩寸的大小樣式,鋪上家裡往年存的柔軟棉花,分別縫好前襟後片,在把前後縫合一起,等上了盤扣就完成了。真簡單的款式也,也不需要繡花,大半天就棉襖棉褲都做好了。
給馨妍試了試大小,小孩子骨頭長的快,悄悄大了一點剛好明年能繼續穿。去年的兩套棉衣今年穿就剛剛好,家貧也有節約的小智慧。前世馨妍沒穿過舊衣,每一季都會做上不少新衣服,排除面子工程外,習以為常也是一部分原因。比起其他半舊棉衣穿一冬天,馨妍的衣服已經屬於最多的了。
就是父母兩人,每人也就兩套棉衣和儒衣。兩年才把舊的改做一件,在重新做一件新的。年年新誰家都不可能的事,反而一條褲子幾人穿處處都有,貧困的悲哀。做完冬衣後,馨妍跟著娘親多準備柴火,各自自留地裡的秸稈並不多,集體的倒是不少可那是集體的,要統一用不是誰都能取。
北方的冬天陰冷,用柴的地方就多。不準備足夠的柴火連熱水都不足,可要受凍挨涼了。農家人都有這個遠見,村裡留守的人都盡所能的撿柴火。挎著筐子拿著摟耙子在村後林子裡耙落葉。一同來的還有村裡其他人,各自一片空地摟。孫妮兒和孫保柱也跟著來了,孫老二家走的就剩他們倆,專門留了些土豆地瓜給他倆就不管了,孫家的大人也真是心大。
不過就馨妍看來,沒了孫家的大人在,孫保柱又是個除了吃飯不著家皮猴,孫妮兒比往日顯得自在不少,至少每天都還有功夫去鳳家串門。落葉這種柴火是虛的不禁燒,一大筐也就差不多一頓飯的功夫。要用的久肯定還是要木柴,村裡的樹就那些,食堂裡也要用很多,村長早就提過不能動村裡的枯樹枝。
所以想砍柴只能去砍山上,上山曲鳳霞一個女人也沒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