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可每每將這一想法向母親傾吐時,總在母親臉上看到一副痛苦、內疚的神情,接著是一聲聲的哀嘆。阮玉英知道,這是母親怪自己這麼大的人,好不曉事理,與張達民結婚,難道不是一條好的出路嗎?
封建意識、缺少文化使母親目光短淺。在一個終生作女傭人的眼光裡,能過上主人家的那種穿綢著緞、吃用不愁的生活,就是人上人、福中福了。
而雖然有一定的文化知識,但已陷在熱戀漩渦裡的阮玉英也不能自拔。她想到:自與張達民認識以來,特別是和他在崑山花園見面之後,他對我總是笑臉相迎,也從不擺少爺架子,對母親也尚稱和藹可親……是呀,難道還有比結婚更好的路嗎?
母親感到女兒能嫁張家,這是再好不過的事,這樣一來,自己今後的終身有了依靠,地位也改變了,再也不用替別人家幫傭了。因而自始至終熱心地促成、勸說女兒應允這件事。玉英年輕幼稚,戀火已把她燒得無所適從,由於母親的慫恿,她就這樣輕易地、似懂非懂地將自己的一生和這位張少爺結合在一起了。
說是結婚,並無正式的婚姻儀式和手續;說是戀愛,又無真正一致的理想和愛情。這是買賣婚姻的一種新變種,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時代婚姻的一種常見的方式。就阮玉英的身世、環境而言不為浪蜂遊蝶所惹,定為富賈商人所攫,似乎是定命所關,安能免此。
生活的磨難,使玉英比普通少女更早地懂事了、成熟了;生活的磨難,卻又使玉英過早地將自己的命運和一名玩世不恭的少爺連結在一起。這是她悲劇命運的開始,也是她悲慘生涯的結局的決定因素之一。
這是在阮玲玉短促一生中第一個佔有了她的男人,而且,從16歲到25歲的近10年中,她為他付出了青春和血汗換來的金錢。而他則愈來愈像魔影似地追隨著她,寵罩著她,直至將她送給了死神。
阮玉英初嫁時芳齡十六,完全是個青年少女,而那種流傳了千百年的&ldo;嫁雞隨雞,嫁狗隨狗&rdo;的思想,牢牢佔據了她的心靈。要是這位張家四少爺稍有上進之心,至少能夠安分守己,阮玉英就將終身相隨,忠貞到頭了。而他卻像舊社會中的紈絝子弟一樣,一步步走向了墮落。
卻說阮玉英與張達民同居之初,曾有過一段比較甜蜜的日子。張達民仍然保持著戀愛時所體現出的紳士風度,顯得溫柔體貼,平日常逛的歌場賭館很少涉足,父母給他的零花錢也足夠支付三個人的開支。
玉英對張達民不顧家庭的反對,堅持與自己結合,則心存一份感激之情。輟學以後,她很快完成了角色轉換,由一個青年學生變成一個賢慧的妻子。何阿英則不再出外幫傭,守著小倆口,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
張達民豈是甘於過平靜生活之人,燕爾新婚的纏綿過去之後,他就感到了同居生活的單調乏味,尤其是家庭的日常開支,雖然阮玉英母女倆非常節儉,但仍要花去父母給他的零花錢的大部分,而他的父母卻不再多給一個子兒。於是,他的公子哥兒的本性開始暴露,對玉英母女倆時不時惡語相向。
起初,張達民看到玉英傷心落淚,他還有些不忍,會轉而安慰一番。漸漸地就熟視無睹了,想發脾氣就發脾氣,不高興掉頭就走,把僅有的幾個錢送進賭場,輸光了則幾天不露面,偶然贏了,一高興也許會想起玉英,於是再轉而登門。
面對這種情形,阮玉英方才意識到自己當初的決定有些過於草率,但她不願把張達民想得太壞,總以為他最近的變化是因他的婚姻得不到父母的贊同而引起的。她既然這樣想,也就只能一味地委曲求全。
就在他倆同居幾個月後,張達民的父親突然中風去世了。對於父親的去世,張達民固然悲痛,但一想到馬上能分得遺產,擺脫經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