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克明/周亞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帶長劍兮挾秦弓,
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
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
魂魄毅兮為鬼雄!&rdo;1
這裡濃墨重彩、滿含深情敘述的是張學良的摯友,愛國將領郭松齡倒戈反奉、方期壯志可酬、不料敗倒荒郊、英雄飲恨的悲壯場景。
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為反滿清和反軍閥而橫戈躍馬、馳騁疆場的郭松齡,是早年的同盟會會員,也是一位愛國軍人。年輕的張學良,在東北講武堂受訓時,與他結識,二人志同道合,心心相印,情同骨肉,相見恨晚。那時,張學良很欽佩郭松齡的為人和作風,而郭則因&ldo;見張是一個頗有愛國思想和進取心的青年,可以造就成國家有用之材。因此經常向張學良灌輸&ldo;練精兵,御外侮&rdo;等愛國主張,並勸張學良訓練新軍,以期藉助張學良的地位和實力,實現自己改造奉軍之夙願。&rdo;2郭松齡雖矢志革新,但那時只不過是個普通的軍事教官,並無多大名氣,可以說是地位卑微,和奉軍中張作霖的一批舊臣宿將是無法相比的,後來他的一切作為和成就,跟他艱苦卓絕的實幹精神固然有關,但與張學良對他的&ldo;逾格信重&rdo;也是分不開的。張學良常常不加掩飾、同時也是滿懷無限信賴之情地說:&ldo;我就是郭茂宸,郭茂宸也就是我。&rdo;
不料,不久後,這一對好得簡直象一個人似的朋友,突然產生了矛盾,走向了兩條不同的路,雖然還不能說已經一刀兩斷、甚至完全是分道揚鑣,但畢竟是各擇其所,並終成永訣了。
微黑的長方臉、雙目炯炯有神、蓄短胡、魁梧奇偉的個頭、胸挺頸直、儀表堂堂的郭松齡,是遼寧省瀋陽市東郊漁樵寨村人,生於1883年。他名松齡,字茂宸。他早年在私塾裡念過書,後因家貧輟學,給人家扛過活,種過地。日俄戰爭爆發後,他看到日、俄等帝國主義瘋狂侵略中國,滿清政府腐敗無能,廣大勞苦群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便投身軍旅,以報效國家。他先任職於北洋陸軍,後隨朱慶瀾調往成都駐防。在此期間,他與新軍中的革命黨人接觸較多,積極參加覆清活動,並加入了同盟會。在震動全國的保路風潮和武昌起義中,他與新軍中的革命黨人組織,領導暴動,擁戴朱慶瀾出任四川軍政府副都督。後因川軍將領發動兵變,反對客籍將領治川,朱慶瀾離開了成都。郭松齡亦辭職回奉。
那時,奉天的革命黨人張榕等正準備進行武裝起義,東三省總督趙爾巽心驚肉跳,惶惶不可終日。郭松齡聯絡革命志士,意欲乘機舉事。不料,反動勢力瘋狂反撲,革命黨人的起義計劃遭到破壞,張榕等人被暗殺。不久郭松齡也因&ldo;剪髮易服&rdo;而又&ldo;身畔挾有民軍護照&rdo;而被判處死刑,當局準備將他斬首。這時的郭松齡,也不再對生抱什麼幻想,亦認為是必死無疑了。
可是,說起來也真有點離奇,一個行將問斬的死囚犯,後來竟死裡逃生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說奇也奇,說不奇也不奇。
原來,是由於有超人膽識,被譽為&ldo;巾國英雄&rdo;的韓淑秀&ldo;不顧風險,冒死攔截刑車,陳述郭松齡是他的未婚夫,歸奉完婚,根本沒有參加革命黨的事,因此郭才未遭殺害&rdo;3並應聘當了張作霖的教訓隊的教官。
至於張學良與郭松齡的結識,這與其說是歷史的巧合,不如說是張學良追求進步、崇拜英雄人物的一種心理要求。郭松齡雖然不能說在那時名氣多大,但卻也是個出類拔萃的優秀教官,在戰術講堂上,他&ldo;博學多識,風貌堂堂,一下子便征服了聽講的張學良。而且,郭松齡是一種好學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