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人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五蓮縣街頭鎮雅嶺溝村不僅有豐富的歷史,還包括一些感人的傳說。村子中儲存著一些古老的節孝碑,這些碑石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承載著許多動人的故事。
歷史與碑石
在街頭鎮雅嶺溝村那寧靜而古老的西街路旁,靜靜地矗立著一通年代久遠的節孝碑。歲月的風霜在它身上留下了斑駁的痕跡,但依然無法掩蓋其承載的厚重歷史。此碑乃立於清光緒十二年(公元 1886 年),由當時的朝廷禮部鄭重題奏,並得到了光緒皇帝的親自批准,最終由本家嗣子敬立於此,其背後所蘊含的歷史意義非同凡響。
要知道,這類節孝碑在古時可是極為重要的存在。它們往往詳細地記錄了那些女性為自己已逝的丈夫堅守貞潔、矢志不渝的高尚行為,代表著古代社會對於女性忠貞不二之美德的高度認可與讚揚。
在如今的五蓮農村地區,仍然可以零星見到一些這樣的節孝古碑。這些古碑大多是為了褒獎那些剛烈堅毅的女子而立,每一座碑都彷彿是一本沉默的史書,默默訴說著一個個動人心絃的故事。而在眾多的節孝碑當中,位於現今街頭鎮雅嶺溝村西路邊的那一通清光緒十二年(公元 1886 年)的石碑尤其引人矚目。當人們進一步去探尋這座石碑背後的緣由時,更是被深深打動,感慨萬千!
且看那通石碑,其正面赫然雕刻著數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敕旌儒童遲青藜妻高氏節孝”。這幾個字猶如龍飛鳳舞般躍然於石碑之上,透露出一股莊嚴肅穆之氣。
再瞧石碑的左右兩側,分別精心鐫刻著清晰可辨的小字。左邊刻著“光緒十一年禮部具題”,右邊則是“光緒十二年四月嗣男連富立石”。寥寥數行字,雖看似簡單,但其中蘊含的歷史厚重感和情感力量卻不容小覷。它們就像一把神奇的鑰匙,輕輕一轉,便將那段被歲月塵埃深深掩埋的往事重新開啟,鮮活地呈現在眾人眼前。
細細品味碑文,可以得知這座碑乃是經由朝廷主管禮儀、祭祀、文教等諸多重要事務的禮部鄭重題奏,並懇請聖旨批准後才得以建立的。而且,此碑還是由光緒皇帝親自下旨許可,最後由本家嗣子樹立而成。這般規格待遇,絕非普通的節孝碑所能相提並論。
為了徹底弄清楚這座石碑背後的來龍去脈,我們特意邀約了幾位志同道合的同學好友一同前往探尋真相。經過一番努力,終於在遲家莊以及河東地區找到了珍貴無比的《遲氏族譜·遲君青藜傳》。在仔細翻閱這部族譜時,驚喜地發現其中有著與此碑密切相關的詳細記載……
話說這遲君青藜,表字子然,世代居住於照邑東部的遲家莊。此人自幼聰慧過人,但家境貧苦艱難。莊裡設有一處學舍,每日都能聽到朗朗的誦讀之聲傳來,青藜常常悄悄躲在一旁偷聽,久久不願離去。
好在他們家族之中有位熱心仗義之人,願意借錢給他當作學費,這才使得他能夠有機會走進學堂讀書。私塾中的老師乃是同邑的廩生慧鵬南先生,當他聽聞此事之後,竟然拒絕收下那筆學費,並將青藜招來自己門下教導。那時的青藜已經年滿十二歲了。
這孩子讀書速度極快,可以做到一目十行,而且讀完便能默默背誦下來,如果有人從中抽考一個字,他都能準確回答出來,就好像那本書從未被翻動過一般。先生試著讓他作文,只見其文章氣勢磅礴、生機勃勃。先生驚歎不已,認為他天賦異稟,於是愈發喜愛這個學生。
待到十七歲那年,青藜參加了縣裡的考試,成績名列前茅。考完之後,他便跟隨老師返回私塾繼續深造。然而,就在某天夜裡,先生入睡之後,竟然夢見青藜身著整齊的衣冠前來向他再次行禮,並說道:“弟子我要走啦。”先生猛然驚醒,心中滿是疑惑,遂起身坐在床上直至天亮。
天剛亮的時候,其他學生們都已經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