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高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崑崙尋仙》第四章
自安史之亂爆發以來,整個大唐就陷入了一片混亂與動盪之中,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唐玄宗李隆基在這一系列的變故中,身心俱疲,曾經在騎行途中受到的驚嚇更是讓他的身體每況愈下,往日的意氣風發早已不復存在。而在平叛過程裡,他任命的三兒子李亨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統籌朔方、河東、平盧等地的軍事力量,協同著諸如李光弼、郭子儀這般的良將,還有那戰功赫赫的林逸,在戰場上奮力拼殺,漸漸穩住了局勢,也立下了赫赫戰功。
李隆基看著這一切,心中五味雜陳,既有對兒子和眾將領平叛得力的欣慰,卻也莫名地生出幾分心灰意冷之感。他深知,這一場大亂,已讓自己在臣民心中的威望受到了不小的衝擊,而李亨在這場平叛中所展現出的能力與威望,正與日俱增。
一日,李隆基在宮中獨自沉思,喚來了高力士,語氣中帶著幾分落寞地問道:“力士啊,如今這局勢,朕自覺已有些力不從心,李亨在前方屢立大功,你覺得朕該如何是好啊?”
高力士微微躬身,思索片刻後回道:“陛下,老奴以為,如今太子李亨深得軍心民心,且平叛大業正需一個強有力的主心骨來引領,陛下不妨順應時勢,退位稱太上皇,也好讓太子能名正言順地主持大局,繼續推進平叛之事,早日還大唐一個太平啊。”
李隆基聽後,長嘆了一口氣,緩緩點頭道:“罷了,罷了,或許這便是天意吧。”
於是,在天寶5年十二月二十日這一日,李隆基正式宣佈退位,將皇位禪讓給了李亨,並囑託那鎮國公林逸輔佐李亨,期望他們能一同匡扶大唐,重現往日的輝煌。
李亨聽聞此訊,心中既激動又深感責任重大。他明白,自己接過的不只是那象徵著無上權力的皇位,更是整個大唐千瘡百孔、亟待修復的江山社稷。
至德元年(756年),李亨在靈武登基稱帝,年號定為“至德”,寓意著憑藉至高無上的德行,引領大唐走出這亂世的泥沼,重歸太平盛世。
登基之初,李亨面臨的局面可謂是錯綜複雜、危機四伏。朝堂之上,雖有不少忠義之士願為大唐效命,但歷經戰亂,官員們的心思也各有不同,有的憂心忡忡,有的則在觀望局勢,更有那別有用心之人妄圖趁機謀取私利。而民間,百姓們在戰亂中飽受折磨,田地荒蕪,城鎮破敗,到處都是一片悽慘景象。
軍事方面更是壓力重重,安祿山叛軍雖在前期的交鋒中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依舊盤踞著大片的土地,勢力不容小覷。史思明等叛軍將領更是狡詐多端,時刻威脅著剛剛有了些許喘息之機的唐軍。
李亨深知,當務之急便是要凝聚人心,將各方力量擰成一股繩。他先是下旨,對那些在平叛過程中立下功勞的將領們進行大肆封賞,郭子儀被封為尚書令,李光弼也晉升官職,賞賜諸多財物與土地,林逸更是被委以重任,成為了李亨身邊的重要輔臣,時常參與軍機要事的商討。
“林愛卿,如今朕初登大寶,這天下的亂局還需你等與朕一同去平定,你有何良策,可速速道來。”李亨在朝堂之上,目光殷切地看著林逸問道。
林逸出列,手持笏板,恭敬地回道:“陛下,如今叛軍雖勢大,但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安祿山已死,其子安慶緒繼位,其威望不足,難以服眾。臣以為,可一邊聯合回紇等外族勢力,許以重利,讓他們出兵相助,增強我軍兵力;另一邊,派遣得力將領,分路出擊,各個擊破叛軍據點,先收復那些戰略要地,逐步壓縮叛軍的活動範圍。”
李亨聽後,連連點頭,當即採納了林逸的建議,命郭子儀、李光弼等人按照此策略去部署軍事行動。
與此同時,李亨也沒有忽視朝堂內政的整頓。他深知,一個清明有序的朝廷,是支撐平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