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我王雲霄生平不好鬥 (第1/2頁)
章帕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商量好計劃只用了三分鐘。
計劃很簡單,就是讓王雲霄和驢二將計就計,虛與委蛇,搞好關係,這樣就有機會見到驢二背後的金主。等見到人確定身份之後,學校立即報警,將這夥心懷不軌之人逮捕。
如今大戰初定,國家百廢待興,勞動力稀缺,監獄裡的縫紉機估計都快踩冒煙了(當然這只是王雲霄的猜測,這年月縫紉機可不是便宜貨,一般人家都未必能用得上,只是一種修辭比喻。)
不過實事求是地說,根據他這些天來收集各方面資訊匯總得出的結論,政府對於社會上的黑惡勢力態度一直都很強硬。
周校長說話很硬,人脈更硬,只要電話打出去,警察局那邊不會也不敢消極怠工,所以不用擔心像電影裡面演的那樣,警察最後才趕來洗地。
但在確定計劃之後,王雲霄被周校長唾沫橫飛地教訓了整整一小時。
對於他有沒有這個能力,周校長倒不是很擔心。
能做別人大哥的,你別管是哪個層次的大哥,都不能說他沒有本事。
主要還是擔心王雲霄走上歪路。
老話常說,學好不容易,學壞一出溜。
尤其是像王雲霄團伙這種,已經在社會上混了一段時間,又被逮回來上學讀書的例子。
要放在別的學校和老師眼裡,說不定就已經沒有什麼挽救價值了。
普通教職工一個月工資也不過三四十塊,何必去操那個賣白粉的心。
回到宿舍,王雲霄將油條和餜子叫到一起,開始合計。
說起來這倆人外號,在外地人聽起來似乎沒什麼區別。吃早點的時候就能聽到本地人說“師傅來兩根餜子,一碗豆漿!”然後接過油條就坐下了。
但實際上不是一樣東西。
餜子專門指的是沒過油的麵點,並不侷限於早餐攤,點心鋪子裡面那些綠豆糕,桂花糕,豌豆黃,也叫做餜子,所以在本地也被人稱作“餜子鋪”。
本地人吃早點比較講究,得眼看著師傅拿新面過油,當場炸出來的,金黃透紅,酥脆香甜,這才叫油條。
說白了就是土豆和薯條的關係。
餜子的外號之所以叫餜子,不只是因為他瘦,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大名叫鄭南國,取了個諧音。
他爺爺當年在天門市也算得上是有名有姓的英雄好漢,練就一身好武藝,上過生死擂,打過二鬼子,拉開架勢尋常三五十人近不得身。到他父親這輩兒轉行做生意,不再與人爭鬥。
反倒是餜子從小喜歡練武,從他爺爺那裡學得一手大開大合的通背拳。
不過習武除了要有錢之外,最重要還是得持之以恆。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可他這兩年顛沛流離,自己家傳的那點本事多半也都荒廢掉了。
上擂臺跟人比武,肯定沒什麼好下場,但如果只是街頭打架鬥毆,那還是綽綽有餘的。
別看這人瘦得跟棍一樣,那倆拳頭掄起來,一般人還真招架不住。要不是他性子急,腦子也不大好使,真輪不到王雲霄在這個小團伙裡做大哥。
聽完王雲霄的解釋,餜子眨巴一下眼睛,直截了當地問道:“大哥,你就說怎麼幹他?”
幹誰無所謂,他只想知道時間和地點。
王雲霄連忙擺手道:“別激動,我是這麼想的,你帶上泥鰍,跟我一起去,看看他們到底要搞什麼名堂。油條帶著麻團油餅他們在後面接應。到時候你看我眼色行事,油條在後面看具體情況隨機應變。”
帶餜子不帶油條的主要原因是餜子真的很能打,到時候對方要是敢來硬的,可以比劃兩下鎮住場面。
至於泥鰍,俗話說只有取錯的名字,沒有叫錯的外號,這孩子就如同外號一般滑不溜手,祖上開大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