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第1/2頁)
鄭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軍事小說] 《三楚雄風‐‐漢王陳友諒》作者:鄭和【完結】
小 引
華中重鎮武漢,風光旖旎的黃鶴樓景區,一座古墓矗立在蛇山南麓。此墓坐北朝南,墓前大約兩米高的麻石墓碑上刻有墓主人的名號‐‐&ldo;大漢陳友諒&rdo;。墓碑之前建有牌坊,牌坊的前額書&ldo;江漢先英&rdo;、後額書&ldo;三楚雄風&rdo;。自明末以後,此墓幾經整修,最近的一次重修為一九八一年,現為湖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友諒(1320‐‐1363),元朝末年大漢政權的建立者,湖北沔陽(今湖北仙桃)人。元末農民起義爆發後,參加徐壽輝、鄒普勝、倪文俊等人領導的天完紅巾軍,因作戰勇敢、戰功卓著升元帥。至正十九年,挾持徐壽輝,自稱漢王。次年閏五月,殺徐壽輝,自立為帝,建國號大漢,改元大義。此後,一面繼續進行反元鬥爭,一面把軍事重心放在對鄰境朱元璋部的戰爭上,至正二十三年八月,陳友諒在鄱陽湖和朱元璋軍的大戰中負傷身亡。
國人歷來有&ldo;成者王侯敗者賊寇&rdo;之說,陳友諒最終敗在了朱元璋的手下,兒子陳理則在朱元璋大兵壓境的情況下,於陳友諒死後的次年歸順了朱元璋。朱元璋成了&ldo;王侯&rdo;,看在兒子捧出老子親手締造的大漢政權玉璽投降這一條,陳友諒雖未被列入&ldo;賊寇&rdo;之列,卻也比那賊寇強不了多少,當然這是封建統治者立場的觀點。
站在辯證唯物主義者的立場上,陳友諒早年即拋卻元廷的&ldo;鐵飯碗&rdo;,積極投身反元隊伍,奮勇殺敵、足智多謀。率旗下百萬雄師,曾橫掃元廷統治下的湖廣、江西、四川、江淮、江浙數省,殲滅了元廷大量的有生力量,客觀上為相對落後的元王朝的早日垮臺、為相對進步的朱明王朝的建立作出不可估量的貢獻。與此同時,陳友諒身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的一定的歷史侷限性,在政策和戰策上存在著明顯的偏差和失誤,人性上也存在著所謂的剛愎、奸詐、嗜殺等缺陷。筆者以為,正是這樣的兩面性,才構成了他這樣的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陳墓牌坊上的&ldo;江漢先英&rdo;、&ldo;三楚雄風&rdo;八個字,正是人民群眾對陳友諒其人一份恰如其分的總體評價……
陳友諒在中國歷史上算不上是一個成功人物,大家對他的瞭解,大多應該是在瞭解朱元璋的成功史之時,或許還會從京劇《九江口》等舞臺形象上了解的。而我創作陳友諒這個人物的初衷則正是著眼於歷史上並不成功的一些人物,因為他們往往會為人們所忽視、所遺忘,著眼於還歷史的真實,不去溢美他、更不想埋汰他!
201 第一章 縣衙小吏
1
大元至正十一年三月的一日午後,湖廣行省武昌路蒲圻縣城北通往赤壁古戰場的大道上,兩名地方官員騎在馬上在慢悠悠地向北騎行,他們的身後不遠處,跟著幾名同樣騎著馬的縣衙衙役。那馬兒似乎知道主人此刻並不著急,在不緊不慢地邁著碎步,馱著它們的主人一路前行。
兩名地方官員中的一位便是陳友諒,此刻,他的身份是本縣縣衙主簿,另一位則是本縣縣尹韓世輔。只見陳友諒跟在韓縣尹的身後,既不和縣尹並肩,又不會因為和縣尹距離過遠,以至縣尹說什麼時聽不到。但此刻兩人並未交談,能聽到的只是單調而又重複的馬蹄聲和清脆的馬鈴聲。
眼下清明剛過、穀雨將近,大道兩側的楊柳樹好像是耐不住一個冬天的寂寞,柔漫的枝條上早已吐出了一串串嫩綠的芽兒,在這和煦的春風裡,盡情地舒展著那婀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