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
大元朝自&ldo;只識彎弓射大雕&rdo;的太祖成吉思汗征服蒙古各部、世祖忽必烈統一全中國,於至元八年(1271年)取《周易_上經》第一卦&ldo;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rdo;中&ldo;大&rdo;、&ldo;元&rdo;兩字,定國號大元之後,第二年即遷都於此。在這前後,經過百年左右的建設,這個過去曾作過金國中都的大都城已經達到了空前的規模。整座大都城分為大城、皇城、宮城三重。大城即外城,呈南北略長的矩形,城牆全部用夯土築成,周長約六十里,城門十一座、城高五丈;皇城在大城中部偏南位置,全部用城磚砌築,周長約二十里;宮城在皇城城內偏東位置,周長約八里。
宮城之內,由&ldo;大內&rdo;、興聖宮和隆福宮三部分組成,中間是一片開闊的水域,名太液池。太液池清清的湖面上有著兩座小島,一座美麗的漢白玉石橋連線著北側的瓊華島和南側的瀛洲島。太液池的東邊就是所謂的&ldo;大內&rdo;,主體由大明殿、延春閣組成。三層丹陛之上的大明殿是皇宮的主體建築,朝廷一切大典均在此舉行。太液池的西邊有著兩組建築,北面為興聖宮,南面為隆福宮。興聖宮是皇帝的寢宮,宮內除寢殿之外,還有興聖殿、奎章閣和其它配套的殿宇,皇帝處理政務一般都在興聖殿。隆福宮內主要有光天殿、寢殿和百多間配套的建築,就是太子和其他后妃們居住的地方了。
此刻,正是大元至正十七年九月初一個漆黑的晚上,整個皇城死一般的沉寂,給人一種深沉壓抑的感覺、一種神秘難測的感覺,只有興聖殿裡燭影搖曳、燭淚輕流。龍案旁坐著的正是大元朝第十一代皇帝孛兒只斤妥歡帖木爾,他正在和階下的三位重臣議事。
孛兒只斤妥歡帖木爾死後廟號惠宗,史稱順帝,本書為表述方便,便以順帝稱之。
和歷史上各個封建王朝由興而衰、由強而弱的規律一樣,元王朝由成吉思汗的後輩經營了短短的七八十年,到了順帝這一朝,各種不治之症便統統顯露了出來‐‐帝王昏庸無道,朝廷派系鬥爭激烈,各級官吏貪汙成風,蒙古貴族憑藉特權大肆侵佔土地,人民難以承受繁重的苛捐雜稅,使得本來就十分尖銳的民族矛盾更加突出。當時,全國的民眾被元廷人為地分成了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即西夏人、回族人、西域人等;第三等為漢人,此處所稱之漢人是指契丹人、女真人和原在大金國統治區域內的漢人;第四等才是所謂的南人,是特指在南方的漢族人和其它各族人。蒙古人和色目人在朝廷和地方各級官府中掌握實權,漢人和&ldo;南人&rdo;受盡了元廷統治者的欺凌和壓迫。如此行政,矛盾焉能不起、怨恨豈能不生?這才導致了天下大亂、群雄四起的局面。統治者以欺壓民眾自為得計,豈料物極必反,搞得自己的日子反而十分難過。這不,深秋暗夜裡君臣四人尚未休息,連夜在此議事,倒不是他們勤於政務,實在是國事亂成了一團,不得不如此啊!
順帝右首坐著的這一位是右丞相搠思監,左首坐著的則是左丞相太平,太平的外側坐著樞密院知院(樞密院為元廷最高軍事機構,知院為樞密院最高長官。)完者不花。
妥歡帖木爾十三歲時就坐上了龍椅,今年雖然只有三十多歲,卻已經當了近二十年的皇帝。只見順帝生就一副蒼白的面容,或許是長久不見陽光的緣故,瘦削的面龐上高聳的顴骨顯得更加突出,兩隻眼圈布滿了黑暈,國事不順外加荒無度,焉能不如此。
太平字允中,年近六旬,順帝即位後,為樞密院副使,至正十五年出任江浙行省左丞相(元制,行省最高官員為行省丞相,一般為兩名,從一品。),不久改任淮南及江北行省左丞相兼知行樞密院事、中書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