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2/4頁)
瞎說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僅22歲,留下靜帝只有8歲。此後,劉昉等人秘不發喪。矯詔以楊堅總知中外兵馬事,也就是讓楊堅節制宮內外的兵馬。於是在一夜時間內楊堅就拿到了大周帝國的軍政大權,成為了一個做皇帝前時的權臣。為了鞏固突然來的權利,楊堅矯詔讓在外帶兵的大周皇室宗親讓他們快速回京,五個握有重兵的王爺接到楊堅發出的詔書之後均沒有懷疑快馬趕回了京城,這使的楊堅明著接掌大權有了保障。所以楊堅在公元580年五月二十三日開始為周宣帝發喪,扶幼主靜帝宇文衍入居天台,宣佈大赦天下,尊楊麗華為皇太后。自己任左大丞相,假黃鉞,年幼無知的宗室漢王任右丞相,但文武百官皆聽命於左大丞相。
突然走到權力的巔峰,楊堅心裡有點忐忑不安的。於是曾在夜間召見掌管天文歷數的太史中大夫庚季才問以“天時人事”,雖然庚季才稱“符兆已定”,但是楊堅還是心存疑慮,感覺要真正讓朝內外的臣民心服很難。為了保住已經擁有的權利,楊堅一上臺就下令革除周宣帝時的苛酷之政,廣施恩惠,來收攬民心。同時停止洛陽宮殿的建造,恢復被禁燬的佛道二教,這使得楊堅立即獲得了廣大計程車民與宗教人士的擁戴。還有就是楊堅把大周皇室大部分有能力與影響的人都嚴密監控起來,使得皇室的人不能做出對他掌權不利的事來。這樣一系列的措施下來後楊堅終於讓朝廷中樞政局初步穩定。
第六章 父親專權
並不是誰都心服於楊堅,尤其是有實力的那些大臣,就像相州總管尉遲迥。這尉遲迥是宇文泰的外甥,周武帝的表兄,爵位蜀國公,他的孫女尉遲熾繁曾被周宣帝封為天左大皇后,在大周朝內外算是一個德高望重且手握大權的重臣。他統管的相州因為曾經是北齊的都城,周武帝時為了加強對北齊之地的統治,對尉遲迥賦予了極大地權力。楊堅當權尉遲迥心裡本來就不舒服,更可惡的是楊堅為了搬掉他這塊絆腳石居然派老將韋孝寬任相州刺史,想取代他的位置。心知楊堅不是啥好鳥,於是尉遲迥在相州起兵反對楊堅,自封大都督,奉趙王宇文招的小兒子為主子,設定官吏,並且調集手握的兵馬。時尉遲迥的侄子青州總管尉遲勤、時任滎州刺史的皇室宇文胄、徐州總管司錄席毗羅與其弟席叉羅先後在各地起兵響應。而且一時間內大周帝國境內掀起的反對楊堅的浪潮並沒有結束。
在勳州做總管的司馬消難是8歲皇帝宇文衍的岳父,對於楊堅的假鉞專權也極為不滿,也在尉遲迥起兵不久後成為一方“義軍主帥”。手握重兵的益州總管王謙在楊堅派人來取代自己前,也以匡復皇室為名在益州起兵反對楊堅。甚至為了取得對楊堅的軍事行動勝利,最先起兵的尉遲迥派兒子到南方的陳國做人質,希望陳國能夠出兵幫助他。
面對“半天之下,洶洶鼎沸”的大周帝國,掌握了大周絕大部分的軍隊精銳與資源的楊堅沒有像開始掌權時的那種不自信與猶豫了。他先集中關中府兵精銳,以上柱國韋孝寬為行軍元帥,梁士彥、楊素、李詢、宇文忻等關隴勳貴為行軍總管,絕對心腹高穎做監軍討伐尉遲迥。另外派出柱國王誼為行軍元帥,討伐司馬消難。對於遠在成都的王謙則緩緩。
楊堅的用人歷史的證明是正確的,派去討伐尉遲迥的韋孝寬不僅是不光是一名傑出將軍還是一名有謀的戰略家。他終身兩件事值得記載,一是玉壁之戰,這在今天山西。玉壁是戰略要地。東魏西魏時,東魏強,546年,東魏糾集十幾萬一舉進攻西魏,想吞併它。韋孝寬一人領兵扼守,抵擋十幾萬,據守了六十多天,殺傷東魏七萬多人。高歡只能撤軍。這是以少勝多、城市捍衛戰的模範。指導這場戰爭的正是他。他是戰略家,得談到第二點,即上平齊三策。他沒直接參與戰役。曾給武帝上過三封策文,一是講遠交近攻。假如想削平北齊,得和陳朝樹立友好關係。二是講先打外交兵,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