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第3/4頁)
MM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本複述予夫君聽。
“叱牛連曉耕,採桑踏夕歸。著衣憫蠶婦,餐食念耕夫……”喬仲常輕念道,原本嚴肅的臉瞬時舒展,連疲憊都消減了幾分。
棄文考,改武舉,喬仲常是心有遺憾的,便把所盼所念寄託在兩個兒子身上。如今長子才華初顯,他自然歡喜。
詩詞天賦,此中意義非凡。若只是想習文識字、參加明經諸科,只需熬燈苦讀、苦背經書即是,可若是目光高遠,想要試一試進士科,則需有些才華天賦在身上——歌賦常以駢文為體,駢文講究詞藻典故、對仗韻律。
無師無才者難以自通。
喬仲常欣慰道:“科考一道,青霄路迢迢,一路龍虎爭,山兒有這份詩詞天賦加持,便比他人先了一步。”
“官人上回同我說過,朝中許多臺官上疏,諫言以經義、策論取士,替代詩賦取士……此事會不會影響到山兒往後的科考?”
“夫人且放心。”喬仲常解釋道,“一事興起必是徐徐漸進,絕非一朝一夕之事,詩賦與經義之爭沒那麼快有定論,我們暫且按著舊制準備便是。臺官們想徹底推行經義取士,首先要說服那群詩賦進士出身的大員們,三省六部九寺五監可都在他們手裡。即便真有一日,一旨令下改了舊制,詩賦餘威尚存,絕不會無人問津。”
又言道:“再說了,科舉雖各以文章論高下,卻也少不了才華名聲、大儒舉薦。山兒若是在詩賦一道上有所建樹,其筆下文章必文思巧妙、用辭雅正,日後行卷、溫卷時,更容易得到大儒們的青睞,傳揚名聲。”
喬仲常舉例道:“前朝朱可久行卷自薦,一句‘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而名聲大噪,傳誦至今,便是極好的例子。”
所謂“行卷”,是指士子們應舉前向文壇前輩、鴻儒大碩們投獻文章,以求賞識、推薦,增加中式的機會。
“溫卷”類似於“再拜”,隔段時日再投一遍文章,以表重視。
實質上,行卷、溫卷是舉薦制的形式演變。
喬小安暗想:“行卷、溫卷屬於隋唐遺風,為權貴之家留了後門,加之經義取士、詩賦取士爭執不斷,可見大梁朝的科舉制度處於發展階段,仍未完善,寒俊之士入仕艱難重重……大梁朝類似於前世北宋,這是無疑了。”
正如父親方才所言,新事物的興起非一日之功,它涉及新舊利益的重新分配。科舉方方面面完全取代察舉制、九品中正制,是一個歷經幾朝幾代的緩慢過程。
爹孃討論三哥的詩詞天賦,讓喬小安間接感受到了“卷”——功名一張紙,熬燈半白頭,以文入仕,太捲了。
爹孃的話裡,還有許多細節,喬小安需繼續咂摸,往後結合際遇慢慢體會。
他暗歎一聲:“書到用時方恨少,真乃至上真理……”尤其是對一個穿越者而言,他肚子裡那二兩墨水,拿出來根本不夠用。
所幸,現在還不是用墨水的時候,他還有時間用功。
外屋對話繼續,“我前兩日新裁了一身春衫,官人上身試試。”白其真從衣籠取出春衫,披在丈夫身上,為其整理衣襟,上下打量後滿意道,“正正合身,這料子很襯官人。”
她一邊走進裡屋,一邊言道:“裁衣裳時,我不小心多剪了一尺布,正好給小安縫了兜子、短衫,你瞧瞧,多合適。”順勢將喬小安抱到了外屋,走至丈夫跟前。
原來孃親是故意多剪了一尺。
喬小安頓時意會孃親的良苦用心,他配合著揮舞小手,咿呀歡笑,眼角卻不自覺地劃過一顆淚。
許是今日心情頗佳,又許是穿了“父子裝”心裡泛起漣漪,喬仲常主動接過娃娃,道:“叫我這個便宜爹爹抱抱我家五郎。”這是他第一回抱起養子。
喬仲常抱孩子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