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方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不對,你們那個作坊起來了,其他作坊卻倒掉了。&rdo;趙頊終於想起來。
&ldo;表面上是如此,其實不是,比如徽州的宣紙,除了貢紙外,因為產量小,能銷出去數量很少,它走的是高檔路線,與竹紙沒有關係。因此高檔的紙依然不會受影響。不過普通的紙張必然受到衝擊。&rdo;
&ldo;就是這麼一個理兒。&rdo;
&ldo;但殿下,臣再問一句,唐朝巔峰時國家收入不足三千萬,我朝斂出一億多,為何百姓生活要稍好於唐朝?&rdo;
趙頊又糊塗了。
&ldo;其實原因簡單,還用這個紙來比喻,普通紙會受到衝擊,一部分作坊會倒下。但沒有竹紙,那一年不是有許多作坊興起,許多作坊倒下。這逼得他們研發,提高質量,降低成本。那麼紙會越來越便宜,用的人也會越來越多,銷量就會激增了。就象硯一樣,端硯還是端硯,普通人只能用普通的石硯,磚瓦硯,泥硯。這就是工與商的作用。&rdo;
&ldo;膨脹……?&rdo;
&ldo;做大。&rdo;
但宋朝商業更不規範,就象竹紙想要生存下去,還沒有投產,先將高家的高士清拉上,不然以後還不知得出多少妖蛾子。
可王巨就不敢說了,這個要直指封建統治的核心,官本位思想!
一個偉大的政治家第一個過程得遵守規則。剛起步時,不遵守規則那就死定了。大多數官員都是如此。
然後到利用規則,利用好規則便能上位,便能為自己獲利,便能實施一些政治變革。如呂夷簡。
龐籍從第一步象第二步邁進,後趙禎時代,只能說是龐籍最有作為了,可是他缺少呂夷簡的堅忍與手段,還沒有完成這個脫變過程,就讓大傢伙弄下去。
第三步便是踐踏規則,如鄧公……
他是史上那麼幾個最成功者之一,幾乎能用手指頭數過來的。
王安石也在向這一步邁進,可沒有脫變成功。
為什麼說要踐踏規則,想要改革,就得必須打破許多舊有的框架,說是改革,實際就是一場政治革命。
何為革命?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
不是作文章
不是繪畫繡花
不能那樣雅緻
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
那樣溫良恭儉讓
革命是暴動
是一個階級
推翻一個階級暴力的行動
這個暴動不一定要指戰爭,而是一種殘酷的清洗手段,將許多得益者清洗出權利圈。
不然,要麼學習宋真宗鹹平之治那樣吧,在大家能承受的範圍內,進行一次調節,弊病仍然存在,不過各方面問題得到緩和,至少延遲了危機的發作。實際中期趙禎同樣是用這個辦法在主政的,不過動靜更小,時間更慢。雖然安靜了,效果不顯著。因此一到晚年身體不大好了,危機一起突出來。到了趙曙手中,進一步深化。
趙頊還在沉思,最後說道:&ldo;原來如此,我朝的工商業比唐朝發達。&rdo;
&ldo;正是,所以國家收入激增,而百姓未必比唐朝的差。一個國家也象一個人一樣,有的是毛髮,有的是四肢,有的是眼耳鼻舌,有的是五臟六腑,有的是瘡瘤,可能極少數群體少掉沒關係,就象人掉了一根頭髮一樣,甚至那些瘡瘤及時割掉還是一件好事。但大多數人都不能缺少,都要同樣愛惜,包括商人。不過殿下也要切記,只能在暗中誘導,不能公開說,畢竟是士農工商,只要公開了,那引起的風波同樣小不了。&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