紂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地上,急切的說道:“啟稟太后陛下,譚家剛送來訊息,譚大人怕是要不行了。”
聞言,李太后頓時驚愕,遲疑著說道:“怎麼會呢?譚大人的年紀並不大呀!”
“啟稟太后,御醫說是早年征戰落下的舊傷。譚大人這幾年身體狀況一直不好,這次早春感染了風寒,這身子就不行了。”
李太后搖搖頭,心情沉重,沒有再說話。
朱翊鈞知道,他們口中的這個譚大人其實就是大名鼎鼎的譚綸,是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戲曲家,與戚繼光、俞大猷、李成梁齊名,又與戚繼光並稱“譚、戚”。
譚綸任台州知府時,招募鄉勇千人,練兵御倭,於嘉靖三十六年大挫倭寇。
次年,數萬倭寇再擾台州,譚綸親率死士大戰,三戰三捷,使軍威大振。
任福建巡撫時,譚綸又剿滅福建倭寇,收復興化;
在薊遼總督任內,自居庸關到山海關,修建防禦臺三千座,加強東北防務。
譚綸前後致力兵事三十年,人曾經酣戰,刀刃上的血浸染了手腕,多次沖洗才清除。
現在的大明兵部尚書,這樣的人怎麼能死呢?
在朱翊鈞的記憶中,雖然譚綸的身體不好,可是這人才五十左右,不說活到八十,哪怕只活到七十多,還要為大明再效力二十年。
自己的身邊有這樣一個大臣效力二十年,那大明將是什麼風采?
打個萬曆三大徵,至於費那麼大勁嗎?
看看萬曆三大徵,都是什麼人打的?
朱翊鈞為自己將來的執政已經制定了幾種謀劃。無論做什麼事情,朱翊鈞都明白,最重要的就是人才。
像譚綸這樣的人才,怎麼能讓他死了?
朱翊鈞站起身,對著李太后和陳太后行了一禮,恭敬的說道:“母后,兒臣想去譚家看看。”
“譚愛卿為大明鞠躬盡瘁,早年在東南與倭寇酣戰。過了些年要到遼東去整頓兵備,這幾年才到京城,每日裡在兵部操勞不已,頤養天年、含飴弄孫根本都是奢望的。”
“譚愛卿前幾年也曾上書給朕,希望能夠告老歸鄉、頤養天年。可是孩兒沒有準許,朝廷離不開譚愛卿。可是現在……”
說到這裡,朱翊鈞臉色悲痛萬分,眼圈發紅,眼淚噼裡啪啦的往下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