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君莫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趟採買收穫頗豐,去的時候是牛車拉著柳家姐妹,回來的時候四個人全都下地步行,板車上拉滿了年貨。
柳二娘子嫁到張家多年,從來沒過過這樣一個富庶年,最主要的是買完了這些東西他們家還有五兩多的現銀,就算給老兩口都買了壽材還會有剩餘,如此便相當於給她和張水生的孩子留出了一筆錢,柳二娘子怎能不開心呢?
回去的路上,繡娘把吳蔚買絹的事情和柳二娘子說了,後者的笑聲迴盪在山谷中,飄出好遠,好遠。
四人有說有笑的回了家,這一趟滿載收穫的路程,誰也不覺得累。
回到家,劉老夫人接了剩下的銀子,看著一板車的年貨也是樂得合不攏嘴。
張家村是個訊息既閉塞也靈通的地方,閉塞的是:這裡是燕王封地去往京城的必經之路,算是朝廷和藩王封地的一個緩衝,朝廷和燕王的指令到了清廬縣後都會大大減弱,即便執行的不是太好,兩邊也都不會深究。靈通的是:每個村子裡發生了什麼大事兒,比如:誰家蓋了新房,誰家娶了妻,嫁了閨女,買了耕牛……很快就能傳開。
賣對聯的買賣在吳蔚的提醒下張水生已經很小心了,不過看著張水生家今年的年貨堆的和小山般高以後,這個訊息沒用上一個時辰就傳開了。
於是,張水生家門口迎來了一批村民,有的仗著和張水生家親近些的,直接開口便問張家買年貨的錢是哪來的,有些不太親近的,也努力找到一個藉口進到院子裡四處瞧瞧,似乎要驗證傳言的真偽。
吳蔚打心底裡反感這種行為,同時也有些擔心會惹來麻煩,誰知張水生看著粗礦,卻是個心思靈透的。
對待這些試圖探究真相的老鄉,張水生的回答統一都是:“是賺了點兒小錢兒,不過是張成帶著我賺的,我只是出了些力氣,具體是什麼門道兒我也不清楚,你們得去問張成。”隨後,再以家中有未出閣的親戚在,不方便過多招待,打發了一波又一波的人。
吳蔚留意到一提起張成,來探聽訊息的村民們無不洩氣,不禁偷偷對張水生豎起了大拇指。
這就是生活的智慧啊。
除夕。
無論是藍星還是這裡,百姓們最重要的節日在一片喜慶中降臨了。
張家村裡家家戶戶都瀰漫著食物的香氣,別管是窮過富過,到了這一天再精明的主婦也不會吝嗇。
劉老夫人,柳二娘子,繡娘,連吳蔚都到廚房露了一手,申時剛過就可以開飯了。
張水生和張老爹二人合力將實木的圓桌面從倉庫裡滾了出來,放到堂屋,桌上不算主食一共擺了十四道菜,有魚有肉,有豬有羊,色香味俱全,張水生還打來二斤農家酒,準備與自己的父親來個一醉方休!
面對張老爹,繡娘多少有些拘謹,好在有吳蔚坐在身邊,只要稍稍再往吳蔚的身邊挪一挪,繡娘便覺得心安。
吳蔚問張水生討了一碗米酒,聽著外面不時傳來的鞭炮聲,聽著張家人說著田間地裡的瑣事,以及對來年豐收的美好展望,其樂融融。
如柳二娘子所言,張老爹是個開明的人,他沒有覺得吳蔚喝酒有何不妥,更沒有對繡娘表露出絲毫嫌棄,老人家的話雖然不多卻總是能在他的眼中看到慈愛的流露。
宴席過半,柳二娘子用胳膊肘推了張水生一把,後者嘿嘿一笑,微醺表情中透出一抹溫情。
“爹,娘,有件事……我得告訴你們。”
張老爹放下筷子,張老夫人也急忙把正夾著的紅棗吃到嘴裡,二人都看著張水生,等著他說下去。
張水生又對著柳二娘子笑了一陣,才說道:“爹孃,二孃有了,昨兒趕集的時候請郎中切了脈,兩個多月了。”
“好!”張老爹一拍桌子,激動地吼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