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趙充國 (第1/3頁)
瑩瑩燦燦的高孝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趙充國,字翁孫,出生於隴西郡上邽縣(今甘肅天水),後移居金城郡令居縣(今甘肅蘭州永登)。他是西漢時期一位傑出的將領,以其勇略和深諳“四夷”事務著稱,為西漢王朝的邊疆安定和中原的休養生息作出了重大貢獻。趙充國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智慧為後世所敬仰。
一、早年經歷與嶄露頭角
趙充國自幼便展現出過人的勇氣和謀略。他最初擔任騎士,後來因擅長騎射被選為六郡良家子,補授為羽林衛士。他為人沉著勇敢,謀略過人,且自小便喜好將帥的氣節,研習兵法,通曉“四夷”事務。
漢武帝時期,趙充國隨貳師將軍李廣利出擊匈奴。在一次戰鬥中,漢軍被匈奴大軍重重包圍,斷糧數日,死傷頗多。在這危急關頭,趙充國率領一百多名壯士突圍陷陣,李廣利帶領士卒緊隨其後,這才得以脫險。此役中,趙充國全身負傷二十多處,李廣利將這一情況上奏給漢武帝。漢武帝親自接見並探視趙充國的傷情,感嘆稱讚他的英勇,並拜他為中郎。此後,趙充國曆任車騎將軍長史、大將軍都尉、中郎將、水衡都尉等職。
二、北疆攻守與平定叛亂
漢昭帝時期,武都郡的氐族人發生叛亂。趙充國以大將軍護軍都尉的身份帶兵平定此次叛亂,因功升任中郎將,並帶兵屯守上谷郡。後來,他入朝擔任水衡都尉,期間曾率軍攻打匈奴,俘獲匈奴的西祁王,因功升任後將軍,仍兼水衡都尉。
趙充國在水衡都尉任上時,因北方匈奴和烏桓寇邊,時常被朝廷召去參與重大的軍事決策。元鳳三年(前78年),匈奴因烏桓發其單于祖塋,以兩萬兵力向烏桓發動了猛烈的進攻。大將軍霍光認為此時是襲擊匈奴的絕好機會,但舉棋不定,於是徵求趙充國的意見。趙充國認為匈奴攻打烏桓對漢朝有利,且匈奴在邊境為寇少了是北部邊境之幸。如果發兵去阻擊只會招惹是非生出禍患,這不是好的計策。霍光又詢問中郎將範明友的意見,範明友則說可以出擊。最終霍光拜範明友為度遼將軍率兵出擊烏桓頗有斬獲但漢朝也因此同時招致匈奴與烏桓的怨恨。
三、擁立宣帝與五路伐匈奴
漢昭帝末年,昌邑王劉賀即位僅二十七天便被霍光所廢。趙充國與霍光等人商議擁立戾太子劉據之孫劉詢為帝即漢宣帝。宣帝登基後對趙充國等功臣進行了褒賞冊封趙充國為營平侯。
本始二年(前72年),為解救遭匈奴、車師圍攻的烏孫宣帝任命趙充國為蒲類將軍與祁連將軍田廣明、度遼將軍範明友、前將軍韓增、虎牙將軍田順等人兵分五路出擊匈奴。趙充國帶領三萬多騎兵從酒泉郡出兵征討匈奴。他帶兵出塞一千八百多里但因匈奴聞漢軍大出老弱奔走驅逐畜產向遠方遁逃烏孫兵又先與匈奴發生了遭遇戰旋即撤回。趙充國沒有實現原定計劃僅斬首捕虜得單于使者蒲陰王以下三百餘級滷馬、牛、羊七千餘頭。戰後他與範明友、韓增均因過早撤回而遭到責備。
四、平定西羌與屯田備邊
宣帝時期,光祿大夫義渠安國奉命出巡羌人各部。其中先零羌的酋長表示希望在一定時節渡河到湟水北岸尋找漢民所不耕種的地方放養牲畜。義渠安國將此事報告給宣帝但遭到趙充國“奉使不敬”罪名的彈劾。自此之後羌人肆意渡過湟水侵入內地郡縣長官無法阻擋。
元康三年(前63年),先零羌與各羌人部落首領二百餘人化解怨仇交換人質後訂立盟誓。宣帝聽聞此事後徵詢趙充國的意見。趙充國認為羌人之所以容易被控制是因為各部都有自己的首領經常互相攻擊不能統一。他擔心羌人會勾結聯合其他種落應該趕在事情沒有發生之前作好準備。
果然不久後羌侯狼何派遣使者到匈奴借兵準備攻打鄯善、敦煌以斷絕漢與西域各國來往的通道。趙充國認為應派使者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