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陳建功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無恙之後,天也大亮了。短時間內不可能回樓裡住了,總不能就這樣半裸著坐在邊道上,膽大一些的人開始嘗試著進樓裡搬出一些生活必需品:衣服、涼蓆、被子、糧食、油鹽醬醋、鍋碗、煤氣罐等。那一天在路邊的第一頓飯實現了共產主義理想,可以說是百家人吃百家飯,誰也說不清糧食是誰家的,菜是誰家的,鍋是誰家的,反正都是大家的。幹活兒時能者多勞,吃飯時各取所需。
大地震後的天津城(2)
連載:唐山大地震親歷記 作者:馮驥才,陳建功等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那種高尚無私的氣氛好景不長,人們很快地就飛鳥各投林了。我們當天下午就帶著孩子投奔奶奶家去了。
過了些日子航鷹回去拿生活必需品時,路邊&ldo;臨建棚&rdo;雖在,大鍋飯已不見蹤影,就聽到一些誰jian誰厚道誰吃虧誰佔便宜的閒言碎語。
為什麼只有到了大災大難時刻人性高尚的層面才會普遍閃光呢?
震後早上,餘震還未停止,劉晉秋第一個趕到廠裡,而震後第一時間到廠裡的都是這些復員軍人,大家按科室和班組分工,挨家挨戶走訪。萬幸的是,雖然有的職工家房子倒了,人受了傷,沒有&ldo;減員&rdo;的……事後,這些災難臨頭先顧群眾的復員軍人被職工們所稱道。
大地震後,號稱世界第一大腳踏車城的天津衛湧現了一片奇觀‐‐數以百萬輛計的腳踏車傾城出動。天津市區及其郊縣人口近千萬,先是以青壯年男人為主力部隊,挨門挨戶探親訪友問平安,緊接著姑娘媳婦也出動了,然後凡是有車可騎的人,騎得動腳踏車的老人們也奔上了大街,別說是直系親屬,就是平時走淡了的親戚,疏於來往的朋友,這會兒都想起來了,都得去看看呀!傷著人了沒有?有嘛困難沒有?樓上不敢住住我們家去我們家住平房……
那年頭沒電話,腳踏車輪子就是電話線!沒手機,至愛親朋雙手緊握才是真情!沒有電腦、電子信箱,人到了、禮兒到了、見面了、放心了、臉兒笑了、熱淚流了、你來看我了、我一定得看你去……嘛叫至親骨肉呀,嘛叫莫逆之交呀,嘛叫感情呀,嘛叫惦記呀,嘛叫哥們義氣姐們情分呀,趕到大事兒上才看得出來呀……
立體城市變成平面城市我們經常惋惜當年沒有照相機和攝像機,未能把震後長達四五年的天津城的模樣拍攝下來。
天津是僅次於唐山的重災大城市,但天津不同於唐山。唐山震成了一片廢墟,只待時日重建,災民統一疏散統一安置相對而言目標比較明確。天津就不同了,僅市區人口差不多就是唐山的五六倍,高樓大廈更是不勝列舉。地震毀壞建築物的程度不同,但是市民們嚇破了膽兒,所有住樓房的人都不敢回去居住了,所有的開闊地都搭設了&ldo;臨建棚&rdo;,不僅體育場、街心公園、學校操場、小廣場全都成了&ldo;臨建區&rdo;,比較寬闊的大馬路兩旁也見fèng插針蓋滿了小房子,馬路中間留一條窄窄的&ldo;一線天&rdo;,車輛慢行才能勉強透過。當時流行一句俏皮話&ldo;天津三大怪,自來水醃鹹菜,恆大煙見抽不見賣,汽車不如腳踏車跑得快&rdo;頭一怪指的是引灤工程之前天津人喝鹹水的苦澀,第二怪反映了市場物資的匱乏,第三怪就是指公交車在&ldo;臨建&rdo;迷宮的艱難處境了。
高樓是城市之樹。雖然是&ldo;灰色森林&rdo;,但若沒有一排排找高空要生存空間的水泥之樹,城市人就沒有藉以棲身的居所了。然而,立體的城市一下子變成了平面的城市,600萬市區人口齊刷刷地全都像是從&l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