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陳建功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戰友催我去地震部門報到(2)
連載:唐山大地震親歷記 作者:馮驥才,陳建功等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以後,地震形勢好像越來越緊張。一點風吹糙動都會引來一片混亂,各種小道訊息傳得人們惶恐不安。11月,妹妹單位傳達上級精神,說三天內將有5級左右地震,我不相信,跑出去到處打聽訊息,結果說法都差不多。一些有防震棚的人家已搬到棚子裡去住了,沒有的,當晚也都抱著大衣站在樓下不敢回家。第二天,父親所在的單位給老同志發了軍用帳篷,讓各家都住到帳篷裡去,這更增添了緊張的氣氛。更糟糕的是,由於父親還是&ldo;走資派&rdo;沒有解放,帳篷沒有我們家的,想搭抗震棚又沒有材料。父母憂心忡忡,一個勁兒地唉聲嘆氣。雖然一些老戰友讓到他們家的帳篷裡去過夜。但父母都是自尊心極強的人,這種生活使他們尷尬難堪。一家人經過商量,決定不給別人添麻煩,就住在家裡,用媽媽的話說&ldo;死也死在一起&rdo;。那些天,我們一家人晚上都是輪流值班,稍有動靜 ,便趕緊把大家叫醒往樓下跑,如今想起,真是不堪回首。
真要感謝住在我們對門的工人李叔叔,他當時在鐵道兵司令部負責管理首長的公務列車,看到我們家的境遇,主動提出讓我們一家住到公務車上去。那些車長期停在呼家樓的車廠裡,一旦首長使用,隨時可以開出。那一段時間,我們一家每天吃過晚飯,就坐公交車從東直門外的家裡到呼家樓停車場,穿過縱橫交錯的鐵路,登上公務車,睡在列車裡。為不影響列車的隨時使用,給李叔叔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每天天不亮,我們就急忙起床打掃整理車廂,匆匆離去。雖然奔波勞碌,但總是感覺安全了,心裡也踏實了一些。
這期間,我一直在等待分配工作。去看了幾個單位都不是很滿意。一天,在海淀區退伍軍人安置辦公室工作的同學緊急通知我速去安辦,他興奮地告訴我,北京市地震隊政工組要一個退伍軍人搞宣傳,已看了我的檔案,希望我能去。我一聽急忙搖手,堅決不同意。因為我在部隊一直從事衛生工作,根本不懂什麼政工。同學急了,說:現在地震形勢這麼緊張,咱們得有一個人瞭解地震訊息,這麼好的機會決不能放棄!我很為難,又不好意思拒絕,只得答應考慮考慮。以後的幾天,凡是認識我的人都紛紛來電話,力勸我去地震隊,而理由也出奇的一致:&ldo;咱們有人在地震部門,心裡多少有點兒底&rdo;。幾經思想鬥爭,我雖然心裡並不喜歡管理工作,但為了朋友們的友情與希望,最終還是去地震隊報了到,從此與地震結了緣。
轉眼30年過去了,如今回憶往事,當年的焦急、恐慌、沉重、無奈的心情仍然記憶猶新。我多希望,隨著防震減災三大工作體系的逐步完善,那場大震災的悲劇不要重演。
1976,雲南逸事(1)連載:唐山大地震親歷記 作者:馮驥才,陳建功等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楊浪那年7月28日的唐山地震我們是從廣播裡聽說的。開始,因為沒有任何關於震級、災情的公開報導,再加上剛剛經過雲南地震和頭一年報導過的遼寧海城地震,我們對地震的資訊有些麻木,完全沒有感受到那場地震的震撼。
1976年是一個多事的年頭。那一年,我們在駐守雲南的部隊裡。論軍齡,到1976年初我們已經是入伍6年的&ldo;老兵&rdo;了,不過因為參軍的時候年齡小,這時也不過20出頭。我們所在的是一個訓練通訊技術人員的部隊,部隊首長很喜歡這幫思想活躍、技術也都不錯的&ldo;北京兵&rdo;。儘管先後有不少復員退伍,但是當年一起到部隊的&ldo;北京老鄉&rdo;有一百多個,到這時,還有十幾個仍在部隊,而且已經是各個分隊的骨幹了。 因為是北京人,這一年在北京出的事大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