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陳建功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些事情,黨和政府有過深深的考慮。在唐山重建中,對於各種公共場合的設計,儘可能地為地震截癱人提供方便。在那些市區的繁華地段,在一座座大型圖書館,在人流如織的商場,在具有一定規模的賓館飯店……一處處無障礙設計,與這些專案印在同一張藍圖上,而後又出現在地震截癱人滿意的目光裡,出現在廣大市民讚許的眼神裡。新唐山的這些無障礙設施,體現了地震前後城市建設的差異,也昭示了社會文明的進步。
七翻開世界災害史,在20世紀人類蒙受的自然災害中,只有日本關東大地震、孟加拉風暴cháo災、非洲大饑荒等慘況,可與1976年唐山大地震相比。造成如此災難,除了地震的震級大、震源淺之外,還在於城市本身不抗震:不設防的城市經不起強烈地震力的襲擊;城市佈局及建築用地選擇不合理,路南區基本建在一條活動斷裂帶兩側和砂土液化地段;住宅的建築結構不合理,施工質量差;城市生命線工程脆弱;震中區建築密度和人口密度,分別高達70和每平方公里154萬人。
今日唐山,是怎樣成為一座抗震城市的呢?
其一,選擇有利抗震的地段建設。為此,國家曾組織上千人,對唐山擬建的規劃區進行綜合性勘察,包括工程地質、地震地質、水文地質等,選擇了建設衛星城‐‐新區的場地,並將處於活動斷裂帶附近的大型工廠遷過去。路南區則&ldo;劣&rdo;中選&ldo;好&rdo;,適當建設2~3層住宅及商業網點。新唐山的老市區呢?重點從原來的路北區起步,往&ldo;承載力&rdo;強的北西方向&ldo;走動&rdo;。東礦區避開採空塌陷,以及其他的&ldo;危險地段&rdo;。
歲月流過,我們依然記得(5)連載:唐山大地震親歷記 作者:馮驥才,陳建功等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其二,按國家規定抗震設防一絲不苟。經過了那場大地震,唐山被國家劃為8度基本烈度區。唐山重建,對於一般的&ldo;工民建&rdo;,均按8度進行設防;對生命線工程,適當提高設防標準。新唐山的樓房間距,採用簷高17倍進行佈置;居住小區,設定綠地並加設取水措施;城市交通,增加對外出口;城市供電,多電源環形供電;城市通訊,有線無線結合,機房分開建設;城市供水,多水源環形供水……
其三,勇開住宅結構抗震之先河。主要採用&ldo;內澆外掛&rdo;、&ldo;內澆外砌&rdo;、&ldo;磚混加構造柱&rdo;結構形式。&ldo;內澆外掛&rdo;,又稱&ldo;一模三板&rdo;,內牆用大模板以混凝土澆築,牆體內配鋼筋網架;外牆掛預製混凝土複合牆板,配以構造柱和圈樑。&ldo;內澆外砌&rdo;,又稱&ldo;一模兩板&rdo;,內牆與&ldo;內澆外掛&rdo;同;外牆用磚砌築,加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和圈樑,樓板甩出的&ldo;鬍子筋&rdo;與牆體鋼筋相連,並用混凝土澆注成為一體。&ldo;磚混加構造柱&rdo;,在磚牆身中加鋼筋混凝土現澆構造柱,每層設計封閉混凝土圈樑,與構造柱連成一體。
其四,注重防止次生災害的措施。地震的次生災害,常常為地震惡魔助虐,讓那些受災的城市雪上加霜。1976年唐山大地震發生時,次生災害的警鐘向人們猛烈地敲響。也許就從那時起,人們才幡然醒悟才高度警惕了。唐山重建,對市區各種倉庫佈局做了調整,易燃易爆倉庫一律遷移到遠離居住區的地方。對位於城市上游的陡河水庫堤壩,按百年一遇洪水進行抗震加固。新建煉焦制氣廠和熱電廠,實行集中供氣集中供熱,減少火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