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 (第4/5頁)
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司馬遹將第一批“歸順”的百餘位羌人頭領連同他們的家人護送出上郡,直入北地郡。
此時的北地郡已經成了司馬遹又一個根據地,在剛剛完成了均田後,北地郡百姓完全陷入癲狂之中,庶民們拿到屬於自己的土地那一剎那幾乎要將司馬遹當成神來膜拜。正是這樣,司馬遹開始將新城儲存的資源源源不斷運到北地郡,他準備將北地打造成另一個新城。
除了北地郡外,最讓司馬遹揪心的是上郡,因為經過一番調查,司馬遹發現整個上郡除了胡人外,只有不到兩萬人的漢人,這還是司馬遹從胡人手中解救下來的漢人奴隸。
為了加強羌人的歸屬感,司馬遹不得不加強去胡人化,他一方面解放生活在底層的羌人,另一方面則透過文化加強對他們的漢化教育,爭取早日讓他們變成漢人。為此,司馬遹從新城調來大批從新學中畢業的學生。
上郡的胡人全都被用均田制分散混編起來,原來的部落體制在各部混編雜居之後就已經開始瓦解了,司馬遹相信只要再經過一年的均田制勞作後就更加不復存在了。新任上郡太守江統就在原來的目、百戶的基礎上開始設郡縣進行正常的管理。
江統從這十幾萬鮮卑、羌、匈奴部眾中招募百姓開始修葺膚施城,同時龜茲縣、奢延縣也開始築城。將來上郡是向北開始推進地和基地。因此對於城池要求比較嚴格,起碼要經得起一般敵軍的攻擊。
而且為了充實上郡人口,司馬遹要要求遠在雍州的祖逖等人招募關中流民,以穩定上郡。這個時候關中遍地都是流民,再加上樑王只知盤剝不知救濟,導致關中流民不得不四處尋找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
這時太子突然願意接受流民,一下子成為關中百姓活命的希望,大批關中流民在司馬遹的關照下,從關中經過北地郡遷徙到上郡,大大改變了當地漢人的比例,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司馬遹就遷移了大約八萬人漢人,加上當地漢人,上郡一下子多了近十萬漢人,這才讓司馬遹稍稍放下心來。
元康七年正月,在司馬遹開始經略上郡後,晉軍終於停止了北進的腳步,因為在往前就是陰山腳下,那裡可是草原胡族的核心地區,他暫時還沒有實力去挑戰對方。
司馬遹坐鎮膚施,指揮部下從新城調集大批糧食以及牛羊劃給正在建設上郡的江統,以支援對方經略上郡。
除了上郡被收復外,北地郡也在司馬遹源源不斷的戰利品支援下,展開熱火朝天的建設,富平、泥陽、靈武三城全都被翻修一新,再加上均田制的實施使得司馬遹很快就贏得當地的民心,最顯著的體現就是當地人當兵熱情高漲。
在司馬遹出征期間,共有五千名新兵被訓練出來,後來為了提高新兵的水平,祖逖、江統等人更是從新城軍校調集一部分即將畢業的軍官,加入到北地郡新兵營。有了這部分兵力駐守北地,就能完全解放掉司馬遹帶領的騎兵,眼下他又將目標放在了馮翊郡。
雖然他也很想進一步朝北出擊,但是現實告訴司馬遹有些時候是欲速則不達,當前他的實力還太弱下,根本不是北方草原民族的對手,無論是鮮卑人又或者匈奴人,都不是他能對抗的。
在這種情況下,司馬遹將目標對準了馮翊郡,眼下禍亂馮翊郡的是匈奴人,實力可要比馬蘭羌強多了,為此司馬遹除了留下三千騎兵駐守膚施外,帶著近一萬騎軍呼嘯南下朝著馮翊而去。
自從脫離了晉軍平叛大軍之後,劉淵帶著五千匈奴騎兵悄悄潛伏在馮翊郡內,在司馬遹忙著剿滅叛軍時,他也沒閒著,自從郝度元離開之後,馮翊郡境內還有遊蕩著不少匈奴馬賊。劉淵就一邊清剿馬賊擴充實力,一邊耐心等待司馬遹上門。
“父帥,聽說司馬遹那小子正在收復整個上郡,他已經將分佈在葫蘆河流域並參加叛亂的盧水胡給滅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