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 (第2/2頁)
文王后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趙皇帝不想把金銀運到開封去,反正這裡今後需要大量的金銀,留在這裡,朝廷只需要一紙公文,就可以撥款,還免了運輸。
他告訴京兆府,金銀就留在這裡,明天早一點辦理交接手續。
第二天一早,小趙皇帝就把金銀讓京兆府的官員來清點了,把金銀交到京兆府存放。
二十八日過潼關。小趙皇帝親自走到潼關去看。左有黃河天險,右有大山阻攔。潼關,像一把鎖,鎖住了通向中原大平原的道路。也是防止被中原進攻的一道屏障。如果再把洛陽的關口算在內,京兆府就比開封穩當多了。
在天下實現了完全統一後,如果有機會,自己就把京城搬到京兆府來。還是用原來的名稱,叫&ldo;長安&rdo;。&ldo;長安&rdo;是多吉利的名稱!
小趙皇帝把二萬軍隊開到潼關十幾裡駐紮下來。
二十九日軍隊到洛陽駐紮。離京城越近,小趙皇帝越想念皇后。在自己離開開封向北去討伐金國的時候,竟然出現了趙構造謠說自己死於與金兵的戰場。自己可以想像,一個女人,當她聽到自己的男人死亡,會是一個什麼心情。會受到多麼大的打擊,難道不是自己的天塌了?在婦女提倡從一而終的古代,自己的男人死了,比現代的女人會是一個更大的打擊。她是怎麼挺過來的。
這個趙構,自己讓他當監國,完全是出於公心。他卻不顧民族利益,在對金國戰爭的關鍵時刻發動政變。如果不是自己以遼國為鑑,堅持對金國的戰爭,就不會有統一金國、西夏的勝利。
小趙皇帝決定從開封北面回到開封城,原因是北伐軍是從北面出的開封,現在從北面回來,正好畫了一個完美的圓圈。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