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小白龍為何不是二師兄?取經成功後,為何跳化龍池? (第1/2頁)
杏壇一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小白龍為何不是二師兄? 整部《西遊》敘事體系中,小白龍的地位,曾讓一些讀者困惑不已。這困惑就是: 小白龍為什麼不是二師兄呢?難道是因為他長得太帥,吳承恩怕他搶了唐僧的風頭嗎? 而按照一般人的邏輯,大師兄二師兄三師弟這些排行,自然是按照入師門的先後順序來的。而在《西遊記》中,孫悟空是第一個成為唐僧徒弟的,自然是大師兄。 小白龍的登場,就在孫悟空之後。即第十五回《蛇盤山諸神暗佑鷹愁澗意馬收韁》,原文如下: 師徒兩個正然看處,只見那澗當中響一聲,鑽出一條龍來,推波掀浪,攛出崖山,就搶長老。慌得個行者丟了行李,把師父抱下馬來,回頭便走。那條龍就趕不上,把他的白馬連鞍轡一口吞下肚去,依然伏水潛蹤。 小白龍吃了唐僧的馬之後,與孫悟空惡鬥一番,最終感得觀音菩薩來澗邊擒住,就變做白馬,毛片俱同,馱唐僧上西天拜佛。 這裡有一個講究,即小白龍吃了唐僧的馬,這才變作白馬來替換。那麼如果小白龍沒有吃的話,是不是可以不變馬,而是一本正經地做唐僧的徒弟呢? 如果是這樣的話,小白龍就能按照先後順序,成為二師兄,而不是如同電視劇中黃袍怪那集那樣,可憐巴巴地把後入師門的豬八戒叫做師兄。 事實是不可以的,因為如果看原著的話,觀音選取經人那一章節,在選中唐僧之前,他就先見了沙和尚與豬八戒,在接下來要去見孫悟空之際,觀音看見空中有一條玉龍叫喚,上前問話,這才知曉他是西海龍王敖閏之子,因縱火燒了殿上明珠,被告了忤逆,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誅。於是觀音求見玉帝,說是領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尚缺一個腳力,所以請玉帝饒這小白龍性命,隨後,玉帝便赦免了小白龍的性命,觀音菩薩把他送在深澗之中,只等取經人來,變做白馬,上西方立功。 所以你看這裡,講得再明白不過,不管有沒有吃唐僧的馬,小白龍的宿命,就是要變白馬給唐僧騎。而作為坐騎,顯然他不在唐僧的三個徒弟行列,既然如此,他當然也就不會是二師兄,永遠不會! 二、取經成功後,小白龍第一件事為何是跳化龍池?不跳會有什麼後果? 白龍馬,蹄朝西……這句歌聲伴隨著我們過了幾十年,每到寒暑假的時候,許多電視臺就會重播起那部經典的86版《西遊記》。 西遊記這部刻畫了中國經典神話故事的小說,隨著電視劇版的播出,讓它的名聲更上一層樓,聞名國內外享譽華人界,甚至好萊塢都曾經對這個話題取材拍攝電影。 菩薩心腸的唐僧,生性好鬥、桀驁不馴的孫悟空,好吃懶做的豬八戒,任勞任怨的沙僧,四個人在取經路上遭遇了九九八十一難,最後修成正果。 取經後的一行人,唐僧被封為旃檀功德佛,原地現金身。 孫悟空封為鬥戰勝佛,內穿金甲亮堂堂,外套袈裟佛性足。 豬八戒被封淨壇使者,依舊是人身豬頭樣,嘴裡哼哼唧唧。 沙僧封號金身羅漢,不見當初吃人貌,只留如今憨厚樣。 四人都未曾有過身體上的變化,只是接受了佛光洗禮,承瞭如來佛祖的封賞。 只有那小白龍,被佛祖封為八部天龍廣利菩薩後,一躍跳進了靈山後崖的化龍池中,變化成一條金龍,最後盤旋在山門的華表柱上面,成為靈山護法菩薩。 為什麼小白龍封賞後沒有回到龍宮,而是經過化龍池重新變回龍以後後留在了靈山?他如果不這麼做會怎麼樣呢? 看過原著或者電視劇的都知道,小白龍原來是西海龍王的第三個兒子。 四海龍王都是極其富有的存在,孫悟空最得意的武器如意金箍棒是從東海龍王那裡拿來的,身上的紫金冠、黃金甲和步雲履也都是其他三海龍王聯手獻上給他的。 能讓孫悟空都一直很滿意的裝備自然是不會差到哪裡去,價值不菲。 論地位,四海龍王掌控著行雲布雨,消災降福的權力,背靠天庭,享受四時祭祀年年不停。 那時的小白龍也是極盡富貴、傭人無數的存在,最後竟然因為一絲過錯淪落成別人的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