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唐僧千辛萬苦取回來的大乘真經,究竟是什麼東西? (第1/2頁)
杏壇一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作為一部古典名著,《西遊記》全書不過百餘回,卻向我們展現了一個修心的故事。歷經八十一難的唐僧師徒四人,終究如願得償,十餘載光陰的苦度,終究是為中土百姓帶回了高深正統佛法-大乘佛法。 在《西遊記》中,對唐僧師徒四人一路降妖伏魔的事蹟介紹較多,而故事畢竟要有原型,它的故事原型事件就是《玄奘西域記》。 玄奘法師為了彌補中原佛法的不足,而獨自一人前往佛家源頭天竺求取經書,為求大乘佛法能夠進入中原造福百姓。 那麼,所謂的大乘佛法究竟是什麼東西?玄奘法師為何寧願九死一生,也要將大乘佛法傳到中原大地。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傳入與紮根 談及這個問題,咱們先來看一看正史。佛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我國的西漢時期,距今已有兩千餘載歷史,在漢代時,佛教透過一匹白馬將經書送進了中原大地,為紀念此事,中原大地上的第一座佛寺便取名為了白馬寺。 當時,透過西域絲綢之路,來到我國的佛教可謂是香火稀疏。首先,作為舶來文化的佛教,在當時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背景下,可以說是絲毫無立足之地。 同時,作為本土宗教的道教,也在壓縮著佛教的生存空間,佛教想要發展信徒非常的容易。我們都知道,佛教的教義是需要透過閱讀佛門經書來自行領悟的,可是民間百姓文化水平低下。 再加上,文字的不同、文化風俗的不同,思想桎梏和信仰問題等等一系列的因素,都使得佛教在當時的社會很難有大規模的信眾。時間來到三國以及兩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開始從上層統治者的桎梏中破碎,逐漸流入到社會中。 大量的佛家經典被翻譯成了漢族文字,由於那個天下戰火紛飛的亂世年代,人們飽受顛沛流離之苦。在絕望中,佛教就成為了平民的最後一束精神之光,拯救流離失所的百姓。 人們在佛教提供的精神安慰中尋求著解脫,由於信眾群體的擴大,佛教的勢力開始逐漸發展壯大,還出現了佛寺經濟體制,佛教的發展程度已經到了能與道家一較高低的程度。 及至唐太宗時期,佛教更是一舉成為了官方的首推宗教,歷史上第一次超越了道家的地位。可以說,經歷了近千年的發展,佛教總算是在中華大地紮下了根,並且開始蓬勃發展。 如上述所言,在歷經了兩漢時期,三國魏晉的亂世紛爭後,佛教總算是經營有了起色,並且得到了發展。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佛教在神州大地上的發展可謂是充滿艱辛。 四次的坎坷 佛教的發展歷程並不是一帆風順,而是充滿了荊棘坎坷的一條道路,就歷史上有明確記載的、大規模針對佛教的清洗限制行動,就足足有4次。 從北魏時期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的滅佛,唐武宗禁佛,再到後周時期世宗的限佛,每一次針對佛門都可以算得上是滅頂之災。那麼,四位君主出於什麼樣的目的,要將紮根於中原的佛教趕盡殺絕呢? 上文曾提到,佛教的地位是在三國兩晉時期開始顯著上升的,也就是隨著佛教傳播範圍的擴大化,才使得後來出現了一系列的禍事,時也命也。 在南北朝時期,佛教達到了巔峰時期,那真是家家戶戶供奉佛祖,上層不斷舉辦大型水陸法事,浪費錢財的同時毫無作用。平民家中則處處都是佛教裝飾,一時之間,似乎國家中都成為了佛教樂土。 佛教才是人們的信仰,佛祖釋迦牟尼成為了人世間的統治者,這一點就與王權產生了激烈的衝突。西方中世紀時期的天主教,宗教特權就是這等寫照,可惜這在中原只會引來滅頂之災。 對於加強中央集權,加強君主權力的國家來說,這種情形十分危險也觸及了君王的逆鱗。於是乎,在北魏太武帝時,觸及到逆鱗的佛教,面對了第一次來自君主的怒火。 太武帝以雷霆手段展開了這次佛門大清洗,也就是著名的“滅佛”,寺院所佔土地被迫還於民,寺院僧人被迫還俗,寺院規格也被迫受到限制。 對於不服從之人,君權的獠牙正在等待著收割他們的性命。時至北周時期,宇文邕時